商語廣播:揭秘風波 政治操作

說「巴拿馬文件」揭秘事件是美國操控的一場把戲,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今次涉及的洩密文件據說有一千一百五十多萬份,容量之大相當於三年前維基解密洩漏資料的一千五百餘倍,波及超過五十個國家的一百四十名政治人物及相關人士,包括全球七十多位前任或現任國家領袖及其家族。這場風波中,冰島總理根拿格臣首先受到衝擊而下台,西班牙的工業、能源與旅遊大臣隨後亦宣布辭職。

若大家有留意的話,當會發現被曝光的人物大都不屬美國及其盟友,包括俄羅斯和中國等;至於美國的公司和政治人物,卻鮮有提及,迄今亦未有美國官員受牽連,到底純粹巧合還是另有玄機,值得探究。

引爆這場風波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對於密件源頭從何而來,一直語焉不詳。ICIJ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於一九九七年成立,有福特、索羅斯等為首的基金會撐腰,這樣的背景難免讓人懷疑今次揭秘事件並非只是「爆新聞」那麼簡單,背後可能有明顯的政治意圖。

有分析指美國擁有自己的「逃稅天堂」,在特拉華等州設立離岸公司易如反掌,加上美國和巴拿馬簽有貿易協議,不必到巴拿馬開設離岸帳戶。但無可否認的是,今次揭秘事件甚少美國人身影,連微軟創始人蓋茨也感到意外,甚至有所質疑。

開設離岸公司本屬國際間慣常的商業運作,其中一個作用是減少政治對商貿活動的干擾,可是如今反被利用作打擊對手的政治工具,可謂本末倒置,影響極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