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超區初選談何容易

九月立法會換屆選舉影響深遠,卻是歷來最難預測的一次。泛民與建制兩大陣營推動新老交班,政黨內部爭逐激烈,而本土派冒起,各政治新勢力都積極參選。所謂僧多粥少,一旦統籌協商及談判妥協之路不通,互相「鎅票」令選情出現的變數更多,九月選戰更形波譎雲詭。

各大小政黨政團近期全力部署選舉工程,首先要確定參選名單,以便早日落區插旗。民主黨早着先鞭,率先召開特別會員大會票決出推薦參選名單,將派出四位新人及三位現任議員,合共七人參選。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非建制陣營的參選人極多,民主黨呼籲所有參選人應參與初選,以符合公平原則,又暗示一旦初選機制不獲各方尊重,該黨會按自己的規劃出戰。

為甚麼要搞初選?答案是盛傳非建制陣營會有多達六張「超級區議會」參選名單,倘若互不相讓,勢必「爭崩頭」,結果讓漁人得利。須知道,超級議席只有五個,建制穩取兩席,上屆選舉泛民雖奪三席,只能說是險勝。換言之,非建制取兩席較有把握,第三席就要看對手如何布陣,己方又能否協調出最強的名單。

超區參選人需有一定的全港知名度才較有勝算,而且在配票方面要做到最好。上屆民建聯的兩張名單出現技術問題,結果只能取得一席。今次非建制的名單若最終有六張,相互鎅票勢難避免,對誰有利,不問可知,問題是初選機制不易獲得各方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