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腸癌已成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為了及早發現大腸癌並作出治療,政府九月推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資助市民做大便隱血測試。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昨對計劃表示支持,認為有效及早發現大腸癌;但由於隱血測試準確度只有八成,可能有部分「假陰性」的「漏網之魚」錯失治療最佳機會,呼籲大腸癌的高風險人士應直接做大腸鏡檢查。
港大外科學系名譽副教授潘冬松指出,八成大腸癌由息肉演變而成,但息肉未必會經常出血,隱血測試發現大腸息肉機會只有五成。他認為篩查計劃有效及早進行預防性治療,但呼籲市民不應過分依賴隱血測試結果。如已出現症狀如大便帶血或黏液、體重下降等人士,應直接做大腸鏡檢查。而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陳小姐僅三十七歲,去年底照大腸鏡後確診大腸癌已到第四期,右肝臟更有三個轉移腫瘤。她進行了大腸腫瘤及右肝切除,再做了兩次化療,現無腫瘤復發。
基金會主席兼港大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表示,約兩成至兩成五的大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有肝轉移,現時三分一的大腸癌肝轉移病人可透過肝切除或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再結合化療,五年存活率達四成五至五成,三成人更完全治愈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