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發展滯後!政府早於三年前獲立法會財委會撥款逾四千五百萬元,為七條政府收費隧道及道路人手收費亭,加設「停車拍卡」式電子繳費設施,原定今年五月試行的計劃,卻因技術細節問題,令試行日子一拖再拖,最新方案要到明年下半年方能實施。由於電單車不可安裝快易通(Autotoll),不少電單車司機直指,「停車拍卡」可免卻找零錢散落一地的尷尬場面,亦可減少過隧道時付款的時間;交通政策研究學者認為,拍卡收費可改善隧道口擠塞及空氣污染情況。立法會議員直斥本港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發展落後,應盡快落實計劃,改善擠塞情況。
「試過啲散銀跌落地,天氣凍或者落雨時,就仲麻煩,每次駕車過隧道,可以用『災難』去形容。」本報記者日前與在港駕駛電單車逾三十年的南區區議員司馬文(Paul Zimmerman),到計劃安裝「停車拍卡」式電子繳費設施的香港仔隧道親身測試,該隧道電單車收費是五元。他駕車到收費亭之後,首先把車停下來,再脫去手套,站起來從褲袋中將一百元交給職員,等待職員找回九十五元,再將它們放進褲袋,然後穿回手套,再發動電單車離開,整個過程需時約三十五秒。他每天需要穿梭來回香港仔隧道及將軍澳隧道等,「每次都要做找贖、脫手套等動作,浪費好多時間!」
曾修讀香港大學交通政策及規劃碩士課程的司馬文直言,「本港電子收費系統落後,若安裝停車拍卡,有助改善交通擠塞及空氣污染。」他指出,政府仍糾纏於停車拍卡供應商招標事宜,據聞仍然有意將系統提升至適合每種智能卡。他認為,此做法只會令計劃無限期延長,建議可在市民最廣泛使用的八達通試行,其後若有新科技時,再作優化。
事實上,電單車不如其他車輛般,可安裝不用停車繳費的快易通(Autotoll),記者日前到香港仔隧道、紅磡海底隧道及將軍澳隧道觀察,在每條隧道計算約三十架不同車輛,通過收費亭所需的時間,發覺電單車最費時,平均需要八秒至四十秒,有個別鐵騎士相當「論盡」,將電單車停下後,良久也找不到硬幣,在收費亭前擾攘近四十秒,令身後出現一條「短車龍」。而私家車、的士及貨車等就相對順利,通過時間由五秒至二十秒,惟部分司機需要找贖,所需時間會超過二十秒。
本港各隧道設有閘門式收費亭,司機停車繳費及再次啟動車輛,過程最少需時五秒。反觀,日本、新加坡及台灣等地區,大部分道路使用電子收費系統,利用收發器收費,車輛通過相關路段或隧道時就會自動繳費,不但毋須停車,甚至連繳費亭亦不用,而新加坡電子道路測試成果顯示,可減少約一成五的交通流量,提升行車速度約兩成。
「要到一七年下半年就太慢,政府要加快腳步早啲實施!」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王國興指,計劃對改善道路擠塞甚有裨益,他批評政府將工程拖得太慢,現時大部分停車場都已使用智能卡支付,政府隧道到今時今日仍然不智能化,實在令人費解,比起其他地區的電子道路系統,香港十分落後,促政府檢討相關事宜。
運輸署發言人指,計劃獲得財委會通過撥款後,部分前期工作包括改裝人手收費系統等已完成,即將招標遴選提供電子繳費設施和服務的承辦商,由於處理技術細節問題,因此需要較長時間預備,預計有關設施可於一七年下半年,分階段投入服務。
圖:甘偉倫/文:林建平、溫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