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管制倒泥頭爛尾 政府累司機受屈

天水圍巨型「泥頭山」鬧得滿城風雨,非法傾倒問題再次步入公眾眼簾。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早於○九年,立法會已成立小組委員會研究解決非法棄置廢物的方法,惟在小組解散後,各項建議即告「爛尾」,在泥頭車安裝衞星定位系統(GPS)至今仍僅於試驗階段;強制在私人建築工程中引入「拆建物料處置運載記錄制度」不了了之;使用閉路電視系統監察非法傾倒的計劃效用成疑。業內人士更踢爆多年來,業界對各項措施並不反感,反而政府無心落實,令泥頭車司機慘成磨心。環保團體及立法會議員直斥當局一拖再拖,促盡快改善現況。

非法傾倒問題在本港存在已久,早於○九年,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已決定成立「打擊非法棄置廢物小組委員會」檢討情況,小組委員會一度於○九年解散,其後因問題普遍而再組成,惟小組委員會於一一年提交報告後再度解散。

記者翻查文件,小組委員會曾詢問環境局是否知悉香港泥頭車司機協會於一一年三月起,嘗試在泥頭車內安裝GPS,以追蹤車輛去向,並即時將資訊傳回有關部門,防止非法傾倒。政府代表當時表示,經初步評估,GPS有助追蹤及車隊管理,但未必可以有效監察超載或非法傾倒情況。及後,土木工程拓展署於去年底推行試驗計劃,再次探討用GPS改善非法傾倒的可行性,目前有五架試行車輛。

泥頭車司機被當污染黑手

「政府一直冇一個明確指引畀我哋,喺試驗計劃上透明度好低。」香港泥頭車司機協會會長曾來壽指,早年在自行的試驗計劃中曾在十二輛泥頭車上安裝GPS,協會向當局提交報告後,卻未見部門有跟進,「冇同業界交代過試驗嘅進度同結果,只係一直不停測試。」

曾續指,這些年來,泥頭車司機一直被誤以為抗拒安裝GPS,是「環境污染幕後黑手」,事實是不少司機對相關計劃十分支持,協會更希望積極配合當局推廣,「我哋係乖學生,一向行得正,企得正,怕咩畀人管?」

指引對私人工程毫無阻嚇

為了監管廢物去向,小組委員會亦建議把政府工務工程強制執行的「拆建物料處置運載記錄制度」涵蓋範圍,擴大至私人工程。該制度旨在監察運輸車輛的行程,確保車輛把廢物運送到適當設施處理。建造業議會屬下專責委員會,亦於○九年的會議指出,在大型工程強制實行運載記錄制度不存在太大困難,惟至今卻只有一套業界指引。

有業內人士指出,指引對私人工程毫無阻嚇性及約束力,有等於無。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直言,運載記錄制度缺乏妥善監管,安裝GPS是長遠實行的措施,「不過唔好一刀切,要等司機有時間裝。」

此外,當局亦向小組委員會指,曾試行在非法傾倒黑點安裝閉路電視,發現措施能有效阻止非法傾倒,但至去年尾,仍只有十二個黑點裝有閉路電視。是次天水圍「泥頭山」早於十多年前開始出現,有地區人士更稱於○八年向政府部門投訴,卻無人理會。

長春社與多個環保團體於去年底曾聯署關注有關建築廢物收費檢討,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狠批,政府未有承擔主導角色,致引進監察措施的計劃原地踏步多年,較台灣落後。他又表示,現行有關非法傾倒的法例充滿漏洞,政府有必要修改。

議員促政府部門主動跟進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署方於一三至一五年,分別接獲一百二十一、一百七十及二百零三宗涉及在私人土地非法堆填的投訴。關於安裝GPS,署方會因應土木工程拓展署的試驗結果進行下一輪檢討,屆時會參考有關意見擬定具體建議。

本屆環境事務委員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表示,本屆曾討論有關泥頭車的政策,惟暫未有就去屆小組委員會遞交的報告作出針對性討論,未來會考慮將有關事項加入會議議程,政府部門亦有責任主動跟進,不應一拖再拖。

圖:吳康琦

文:湯庸皓、呂耀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