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激烈抗爭極壞示範

日前有幾位激進人士,在凌晨時分,進入西九龍高鐵總站工地,爬上一座天秤上,掛出「停建高鐵」和「反一地兩檢」橫額後,用揚聲器讀出聲明,表達反對高鐵大白象工程和一地兩檢的立場。及後,警方在確定眾人沒有帶走地盤物品後,讓他們離開,沒有作出拘捕;示威人士馬上將抗議行動的相片放上社交網絡。

黑夜時分,爬上高空,我們可以想像是多麼危險,我們經常在電視宣傳片,看到高空工作要做好各項安全措施,如戴頭盔繫安全帶等,但示威人士爬上天秤罔顧安全,就算他們抱有多大理想,如此高危險動作,不應鼓勵。

沒有最激,只有更激。近年社會行動愈趨激烈。新一代社運人士認為,過往泛民的和理非非作風沒用,於是大家向激進進發。當大家採取一些激進行動後,發覺沒有達成任何效果,於是另一批人士就要想出進一步的激烈行動,以顯示自己的存在價值及影響力。

鬥激進並不是一個良性競爭,而且要付出更大的個人及社會成本。過往有些人士參與過激行動,以身試法,結果被判入獄。另外議會抗爭,令立法會無法通過惠及大眾的議案。這些都是成本,我們愈激烈,付出的社會成本愈大。

漏夜上天秤,並沒帶來進步,只有輕微的閃光燈效應,但這些危險行動,對年輕人作了甚麼示範呢?過往我們對講粗口總是有所避忌,但近年政治人經常將粗口掛在口邊,令不少年輕人認為粗口只是一些助語詞,並不覺得粗口是對別人的一種侮辱。究竟我們為下一代作出甚麼示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