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世界的故宮

原來北京故宮具體擁有九千三百七十一間房屋,而不是傳說中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原來明清兩朝的皇帝是在門洞跟大臣上早朝,而不是電視劇所演坐在高高在上的金鑾殿。這些關於故宮的小故事,由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娓娓道來,特別有趣。

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單院長是古建築專家,說起故宮,特別是古建築群時如數家珍。單院長昨天應團結香港基金中華學社之邀來港介紹故宮的故事。清華大學的建築學院大有來頭,其創院院長梁思成先生在建國初年,主張整體保留古北京城作為文物保護,反對政府開發首都的方案;其父正是偉大改革家梁啟超。昨天的講題是「世界的故宮」,除反映出故宮作為人類共同的文明遺產,更顯示今天的故宮和中國正在融入世界。

當說起全球化,有些港人就自然地忽視中國,以為認識中國是違背國際化,忽略了其實今天的中國正是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認識中國,我們便很難說我們明白世界。從故宮和世界的聯繫,更讓我們想起近日有些人說:香港開埠一百多年,時間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還要長,所以香港不屬於中國。這種說法完全違背歷史根源,無視現政府在政治法統上的延續性,把國家、歷史、民族和政權攪亂。

故宮給我們展現的是任何事物都脫離不了歷史聯繫和淵源,正是有了歷史的沉澱和基礎,中國才能開啟一個新世界。這就像很多人沒有想到,故宮竟是世上最大的西洋鐘錶藏館,這是一份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