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會,梁振英見到全國人大委員長、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他引述張大人對「旺角暴亂」的三點感受,一是張大人「很驚訝」,他驚訝香港作為一個法治社會,作為一個文明之都,為甚麼可以發生這樣暴力的、反社會的事件;二是張大人「很痛心」,暴徒的行為令香港的法治形象、國際形象受損,令大批警察和記者朋友受傷;三是張大人希望香港社會掌握好國家給香港的發展機遇,如「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CEPA等等。
張大人的這三點「感受」應該是迄今為止朝廷對「旺角暴亂」事件最「權威」最「高層級」的評說,沒有疾言厲色的批判和痛罵,沒有殺氣騰騰的警告,沒有要「進一步收緊政策」予以狠狠打壓的宣告,沒有「號召廣大香港市民、社會各界團結起來」,和「一小撮暴徒」、「激進分離勢力」展開不懈的鬥爭。張大人的態度相當溫和,甚至有些「悲天憫人」,這不太像張大人的一貫風格。
當然,梁振英也聲稱張大人肯定了香江府衙處理「旺角暴亂」的果斷做法,同時避開回答記者問題:張大人到底有沒有問到為甚麼發生「旺角暴亂」?有沒有叫你怎麼做以「避免這些事件再發生」?
CY避開這兩個大家最關心的關鍵問題,相信是因為他不敢回答、也不能回答。香港出了暴亂這麼大的事,出了張大人主責港澳工作以來這麼大的事,朝廷和張大人怎麼可能對它的發生成因和今後避免再發生不聞不問?怎麼可能不讓CY和香江府衙有個說法和交代?封疆大吏守土有責,要保一方平安,而發生暴亂,此何等大的事情,不但令香港的法治形象、國際形象受損,也令朝廷臉面無光、形象受損。
社會輿情紛紛質疑香港回歸祖國後為甚麼會變得這麼糟糕?會出這等「反社會」、反政府的暴亂事件?不是管治出了問題是甚麼?朝廷當然要問成因,要叫CY和香江府衙總結經驗教訓,制訂相關措施以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這些工作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要做好、做細、做得全面深入到位。香江府衙、朝廷駐港機構都要向中央提交詳盡報告。不過,這樣的事情只能做,不能說,否則又會令CY、香江府衙陷入「被動捱打」之中,讓香江反對勢力有機可乘,不斷「修理」,大做文章。
有此思路和擔憂,CY也就只能避開記者問題,檢些好聽的無關痛癢的話來說,營造「冇嘢」氣氛。朝廷和CY都清楚面對新界東補選結果和九月立法會大選,應以柔性手法處理「旺角暴亂」後續之事。張大人的三點感受就是朝廷近年一再喜歡使用的「人性化」表態表述,乃降溫降火之藥。
然而,是否有效頗為成疑,但總比火上澆油要好、要識時務。對朝廷和香江府衙而言,九月立法會選舉乃「悠悠萬事唯此為大」,「旺角暴亂」發生後新界東補選反對派的楊岳橋勝出,激進本土派的梁天琦得票六萬六千張令朝廷和香江府衙感到「大事不妙」。借「旺角暴亂」加大對反對派、本土派的打擊很可能是下策,會令建制派選情更糟。因此對「旺角暴亂」處理宜先予「淡化」,不再刺激,等到九月大選結果出來後,再作計較。
其實,如果不是這些年香江府衙的管治太差、問題太多、民怨太大,當局大可「利用」旺角暴亂展開對反對派和本土激進暴力行為更有力的打擊,可惜,當局做得太糟,一些民意反而化成抗議政府、對建制派不滿的選票,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