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表示,近來已有多個公屋項目提交區議會,如果能夠通過,供應將會上升;本來,聽到這個「好」消息,也高興了好一會兒,因為應該有機會加快公屋輪候冊的時間。
但當想到政府部門的說法,往往跟現實有很大反差,就沒有認真看待。言猶在耳,身在北京時看到本報題為「公屋上樓遙遙無期」的新聞,即時由房委會炮製的美景當中,剎那間被拉回現實。有協助基層的團體日前帶同一位市民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原因是她一家五口家庭輪候公屋超過七年仍未獲編配上樓。
大家都知道,房委會公屋輪候冊三年上樓的目標,從來只是一個永遠不能成真的目標。很多個案隨時需要等五、六年才能上樓,一些單人就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勢估不到,一個五口之家,居然等了七年仍未能夠上樓。而且,個案之家庭,是一個有三名子女正在學、亦有一位行動不便的長期病患者的綜援家庭。按道理,社署以及房署應該作出最妥善的安排,以協助這些社會上最值得協助的人,但最涼薄的事,往往就在表面最完善的制度之下發生!
我明白,政府在覓地和建屋時,遇到政治、地區、環境上的種種問題,但政府不是經常提到迎難而上嗎?而且,很多事政府是可以做的,例如在一些未被規劃的土地上興建中轉或臨時房屋,以解有需要的市民燃眉之急。如果想時間再快一點,又可以吸納一些民間團體提過的意見,改建那些丟空的工廈成為臨時房屋,總比眼見基層市民擠於劏房,卻袖手旁觀來得人性化,同時亦總算做了政府應負的責任!
現在,大家只要聽到維持三年輪候目標、聽到大單位興建量、聽到政府已盡力解決房屋問題時,都不會太過認真地看待,因為,套用網絡金句:「認真你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