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房地產+」的災害

縱觀世界各地的房產供應,籠統說可以分為兩條路線:視房產為生活必需品,以及視之為商品。內地在過去十多年房價急升,源於相信市場,視房產為商品,以此拉動經濟增長。此等政策傾向,終於導致今天相關嚴峻社會民生問題的出現。為此本屆政府努力改變。可是又出現了當前一些地方的房市高槓桿,例如在最近房產交易當中,有一些房地產商和中介公司,為購房者提供首期支持;一些銀行的購房貸款首期已經從原本的百分之四十下降到百分之三十,甚至是降至百分之二十。如果房地產商或中介再給予購房者提供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首期支持,那實際上購房者就變成了是零首期或者百分之五到十的首期。

在最近兩會舉行期間,重慶市市長、全國人大代表黃奇帆便提出警告,如果放任當前情況持續,將導致另一場金融災難,而且由於房地產市場體量大、牽涉面廣,加上現時對貸款規則和風險識別的監管存在漏洞,一旦出事,其對國民經濟和社會,以及銀行壞帳風險的危害將會非常大。他提出要注重去槓桿降風險,絕不能用加槓桿的辦法來去庫存。

當前中央政府的去槓桿,包括去政府債務、去工商企業債務,也包括金融系統內部的各種槓桿,特別是金融創新的槓桿和理財產品為了牟利而增加的槓桿,另外還有一些融資項目跨界疊加形成的高槓桿。現時有些地方不知危險,繼續犯下過去的錯誤,以為這是執行去庫存的政策方向,實際上卻是違背這項政策的原意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