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之役、佔中、旺角暴亂,令香港「本土派」迅速崛起。他們的論述、主張和行動比反對派更「反對」,比反對派中的激進派更激進。他們的坐大,是這些年中港矛盾尖銳激烈的產物,是社會政治鬥爭導致大撕裂的產物,他們以年輕人為主體。
而年輕人「從政」歷來沒有包袱,敢打敢衝,逆反強烈,不顧後果。如果他們在「信奉」了某種理論後,那就更「懷疑一切、打倒一切」,排斥所有「異見」,整個思維方式陷入「絕對化」,對現實強烈不滿,對管治者強烈不滿,對「老傢伙」、「既得利益者」,對保守者強烈不滿,對不合自己心意的話一句聽不進去,很容易幻想「被迫害」、「被打壓」,繼而「奮起反抗」,激烈抗爭,不破不立,「造反有理」……
當然,這只是青年人反叛的一般現象和行為模式。每一時期、每一代際、每一社會狀況下的「具體內容」則由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潮流種種問題而決定。如果當時的社會總體狀況大致「平和」、「穩定」、「國泰民安」,那麼年輕人的反叛就難成規模,難成社會鬥爭最激烈的一群。如果社會有危機,危險狀、矛盾尖銳,那麼青年人的叛逆就會成規模、有組織,他們大大高於和強於一般中老年人的鬥爭熱情,好勇鬥狠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躬逢其盛」,非大鬧特鬧不可。
回歸後種種矛盾聚焦在如何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上。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一制必然要爭取實現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民主普選訴求,以貫徹「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然而這和中央的「一國兩制觀」、「民主普選觀」相扞格,鬥爭尖銳。這就激出了中港矛盾、本土派的「自主自決」、「香港優先」甚至「香港獨立」的主張,他們的路數是反正向一國爭不到民主,那就中港分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