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搶佔布局天網電 戰略對抗作支援

在中國這一輪軍隊改革當中,戰略支援部隊是所有新組建的軍事機構裏最有特色的一個,也是國際上第一支專門獨立建制的此類軍事力量。從組建至今,這支部隊一直處於神秘狀態。按照新指揮領導體制,各大戰區統一指揮區內陸、海、空軍各軍種,但戰略支援部隊則與火箭軍一樣,不參與戰區日常工作,由中央軍委直接掌控。

人事班底陸續亮相

最近,該部隊的人事班底陸續亮相,如戰略支援部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李尚福以探月工程副總指揮的身份,參加了國防科工局探月工程會議。而戰略支援部隊政治工作部主任馮建華則出席了軍隊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專題會議。

這些會議,除了曝光這些將領的最近任職去向之外,更從旁佐證了戰略支援部隊的力量編成。李尚福與馮建華都出身於原總裝備部。李尚福是一位航天專家,長期擔任西昌衞星發射中心司令員,兼任過繞月探測工程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嫦娥二號發射場區指揮長,後歷任總裝備部參謀長、副部長。李尚福今次以戰支副司令員身份擔任探月副總指揮,顯示戰略支援部隊從總裝備部手中接過了航天部隊的指揮棒。

馮建華則曾任防化研究院政委、總裝備部政治部副主任,後在二○一三年接替于大清擔任總政治部幹部部部長。該部主管全軍人事,是徐才厚時期貪腐的重災區,于大清作為徐派幹將已經下台,馮建華接掌該部之後對於清理積弊居功不小,如今升任戰支政治部主任,當屬酬庸重用。

戰略支援部隊定位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新型作戰力量,主要是繼承了以往分散在解放軍各總部的一些支撐性新質作戰力量,包括網絡戰、電子戰、軍事航天等等,其主要作戰聚焦點在於互聯網、電子訊息、太空等軍事競爭的新空間,成為陸、海、空、天、電、網全領域作戰的關鍵環節。其最主要力量來源包括兩大板塊,第一是原總參謀部技術偵察部(三部)、電子對抗部(四部),主要作戰空間是「電」和「網」,即電子、電磁、網絡;第二是原總裝備部下屬的龐大的航天試驗部隊,包括分布酒泉、太原、西昌等地的衞星發射中心以及西安衞星測量控制中心、江蘇江陰遠洋航天測量船基地等等,主要作戰空間是「天」。

大力提拔年輕專才

在愈來愈倚重互聯網和電子訊息化條件的現代戰爭環境下,天、電、網等新的作戰空間愈來愈成為各軍事大國爭先搶奪的新戰略制高點。陸、海、空作戰,如果離開了天、電、網,實際上已無法發揮作用。反言之,誰掌握了天、電、網,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和制勝權。戰略支援部隊統籌整合這些新型作戰力量,一方面本身即是重要的戰爭利器,另一方面又可為陸、海、空、火箭軍提供戰略性、基礎性支援,是優化軍事力量結構、提高綜合保障能力的重要一步。

戰略支援部隊首任司令員高津,是目前全軍最年輕的正大軍區將領,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導彈專家,長期在火箭軍服役,歷任第二炮兵參謀長、總參謀長助理、軍事科學院院長,經歷了軍種機關、全軍指揮中樞、高等軍事學府等多個重要崗位歷練。而另一位副司令員饒開勛則曾是解放軍最年輕的集團軍軍長,並擔任過有「全軍第一部」之稱的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

由於戰略支援部隊整合承接了原屬於總參謀部、總裝備部的航天、電子、網絡等兵種部隊,高津、李尚福、饒開勛等一批精通技術的將領匯聚該部隊,目的在於加速力量集成,盡快發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