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美國加州舉行的美國—東盟峰會,會場附近聚集了大量反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的示威者。不少美國人認為TPP將壓低工資並影響他們的就業。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初選中也出現了一些反對協定的主張,反映出核准協定的不確定性。TPP雖然已於去年底完成談判,但協定還需要獲得十二個成員國的國會核准,才能落實。
TPP強調資金流動的重要性,旨在通過強化投資自由化來促進經濟發展。對於不少成員國來說,也是具有很大成本代價的。例如日本被迫先開放大米市場給其他成員國、之後還有畜牧業;這便直接觸及到日本農民的利益。現在日本對進口農牧作物徵收非常高的關稅,正是為了保護日本農民的利益。當然,這也跟日本農民擁有強大政治影響力有密切關係,有農民團體甚至形容協定是喪權辱國,可見其對國內民眾的利益損害之大。
其實這些國家不會不知道參與協議的成本代價,特別是處在生產鏈下游的經濟體。在整個談判過程中,美國以中國的威脅來作為主要的游說策略。美國總統奧巴馬便曾經在會談結束後公開表示協議對中國的立場,他明言不能讓中國這樣擁有不同價值觀的國家來書寫未來的國際經貿規則。
這是具有戰略眼光的競爭布局,然而,對一般市民來說,更關心的問題,恐怕還是自身的經濟利益,這因此為各國的核准添加了不確定因素。據此估計,協議最終會獲得核准,但過程可能會花費更長時間,並經歷一些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