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首場外交,把中東作為一個重頭戲,筆者認為並非想趁着美國軍事上進退維谷,挑戰其在中東的地位,更多的是從經濟利益出發,為「一帶一路」戰略鋪路。
中國和中東的往來,歷史相當悠久,二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如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中東處於亞非歐三大洲的中間地帶,如何使其成為橋樑和支柱,而不是深邃的漩渦,是個重要課題。無論是中國的能源輸入,產能過剩輸出,要使「一帶一路」盤活起來,都要通過中東這個隘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東有二十多個國家,人口近四億。儘管眼下局勢陷入混亂,但是對「一帶一路」仍有難得的機遇。
首先,習近平此次訪問的沙特、埃及和伊朗,都屬於中東影響力較大的巨頭,地理位置重要,國內局勢相對穩定,可先奠定一些合作的基礎;其次,環球經濟欠佳,國際油價不斷下滑,供過於求,這些國家都期望與中國合作,扭轉經濟面臨的困境。
事實上,中國和中東的互補性很強。習近平之前曾經談到中東合作的實施方略,提出以能源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衞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合作格局。這些建議,都是有條件做到,且可達致互利共贏目的。
中國現今是九個中東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貿易額從十二年前的三百多億美元,已上升到前年的二千五百多億美元。若能進一步合作,前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