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境中的抗生素可間接或直接進入人體,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但負責監察本港環境質素及污染的環境保護署,一直未有將抗生素納入水質監測計劃,意味本港仍未有一套抗生素排放的規管標準。有學者批評政府部門短視,未有全面考慮濫用抗生素對生態及人類健康的長遠影響,恐濫用情況日益惡化,呼籲政府監管水體抗生素排放量。
養殖場的禽畜飼料使用抗生素作生長促進劑,已是全球普遍現象,本港亦允許養殖場在飼養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治療動物,但須依據最高殘餘限量。
環保署指,已要求禽畜廢物須依規例排放,當局也會不時巡查養殖場,監察農戶使用抗生素情況。不過,養殖場附近如有流域,禽畜廢物隨時排放到河流,惟署方現時卻沒有規例監管禽畜廢物排到水體。
環保署又指,全港的生活污水超過九成經公共污水渠輸往污水廠處理後才排出,所以抗生素水平十分低,對人體健康及海洋生態構成的風險甚低,故沒有將抗生素納入為常規水質監測的對象。惟本港部分河流並未經污水處理,抗生素含量問題一直被忽視。
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批評政府部門短視,「見(抗生素)依家嘅含量仲未對生態有大影響,就唔作出監管,睇唔到對人類嘅長遠影響。」雖然農戶允許使用抗生素作治療用途,「但有病醫病,冇病都照食當防病情況好常見」,大部分養殖場更用作生長促進劑,加上抗生素藥物隨處有售,濫用抗生素已成為現代文明社會的「通病」。他建議政府效法歐盟○六年全面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投放抗生素,並訂立一套水體抗生素排放上限標準,監管抗生素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