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寨卡 婦產科急訂指引

寨卡病毒在美洲蔓延,世界衞生組織將疫情列作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本港嚴陣以待,由於病毒最威脅孕婦及胎兒,醫院管理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正與香港婦產科醫學院草擬跟進指引。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昨坦言,全球關於寨卡病毒導致胎兒小頭症的研究甚少,制訂指引存難度。急症室已準備好加強把關,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主席蕭粵中表示,醫生診症時會留意病人曾否前往高危地區。

張德康指出,正與婦產科醫學院草擬指引,統一跟進感染寨卡病毒孕婦的做法,惟疫情來得快,應變有難度。

懷孕24周 法例禁人工流產

他覺得小頭症辨症不難,透過超聲波掃描,妊娠期廿四周、即六個月大的胎兒已可清楚量度生長進度。若發現胎兒四肢長度屬六個月大、但頭圍仍停留於五個月大,即有小頭症風險。不過,目前仍未有資料顯示母體感染寨卡病毒幾多周後,胎兒才會出現小頭症徵狀,因此懷孕少於廿四周的孕婦確診帶病毒後,都未必可即時透過超聲波知道腹中塊肉有否受牽連。直至懷孕廿四周後才確診,本港法例不容許孕婦人工流產。

透過羊水穿刺、驗血可更早測出胎兒是否帶毒,但驗羊水可能增加流產風險。張認為,來自私家診所的病毒樣本化驗工作應交由化驗所還是政府統一負責,要詳細商討,甚至要考慮應否將所有確診孕婦轉介至公院婦產科跟進,他期望可於一至兩周內完成草擬指引:「指引要做得全面,緊要過做得快。」

蚊傳疾病測試 一日有結果

蕭粵中指,醫管局已發通告提醒前線人員注意寨卡病毒疫情,並發放指引供醫護人員參考,包括病徵、傳播途徑及化驗等。他相信個案處理與以往其他蚊傳疾病相若,病人應主動向醫生交代有否被蚊叮或外遊紀錄。醫生診症時要留意病人有否前往受影響地區,以及是否仍在潛伏期,若符合上述三項情況,可安排病人入院驗血。

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稱,所有公院驗血測試將集中由衞生防護中心處理,首要做快速測試確定是否蚊傳疾病,一日內有結果,其次再做分子生物測試辨別感染的病毒類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