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原定昨日恢復二讀被指是「網絡廿三條」的《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但因「拉布」未能成事,因上周立會示威區發生縱火爆炸案,警方在政總和立法會外加強保安及截查可疑人士,下午在金鐘海富中心通往政總立會的行人天橋截查一名廿歲學生,在背囊內搜出一公斤名為「氯酸鉀」的火藥原料、打火機、頭套和口罩等,遂以涉嫌藏有危險性物品將他拘捕,警方指檢獲的氯酸鉀又稱「煙霧餅」,若在人群中點燃一公斤可產生大量煙霧,造成公眾恐慌和危險,案件由港島總區重案組接手調查。
本月九日,立法會二讀《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但流會,晚上示威區一個垃圾桶被放置氣罐放火引爆,警方事後通緝兩名口罩男,昨日立會打算恢復二讀,大批機動部隊警員和便衣探員在政總和立法會外圍加強保安。下午四時許,警員在金鐘海富中心一樓天橋巡邏時,見到一名二十歲青年形迹可疑,他孭着背囊,正向政府總部方向行走。警員上前截查,在黑色背囊內,發現八塊餅狀、共重約一千克可疑物體、兩個打火機、一個頭套、一批口罩及替換用的衣服。青年支吾以對,未能解釋物品的用途,警方遂以涉嫌藏有危險性物品將青年拘捕,其後押解他返家搜查,但未有進一步發現,據悉疑犯自稱是學生。
警方軍火專家隨後奉召到場檢查,相信餅狀物體為氯酸鉀,為危險物品。「氯酸鉀」主要在拍戲時點燃製造煙霧效果。軍火專家表示,只要點燃兩克的「氯酸鉀」,足以製造大量煙霧;倘若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全數點燃一千克的「氯酸鉀」,足以製造一定的恐慌。
資料顯示,氯酸鉀由鉀、氯和氧元素組成,在室溫時是無色晶體或白色粉末,是一種強氧化劑,可溶於水和甘油,與硫、磷、碳等物質混合後,經摩擦或撞擊後就會發生燃燒或爆燃,例如與鋁粉混合可用作爆竹中的爆鳴劑,又或與塑化劑混合成塑化炸藥,用於手榴彈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便曾使用,不少火藥都以氯酸鉀取代爆炸性較弱的硝酸鉀,故氯酸鉀是傳統火藥的主要成分,含氯酸鉀的火藥須避免和硫磺接觸,否則會出現猛烈爆燃。此外,氯酸鉀具毒性,口服五至十克即可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