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面癱可大可小或涉中風

內地有人濕着頭睡覺致面癱,難免令貪方便一族感憂慮,而近年亦有藝人先後出現面癱情況。香港大學腦內科教授張德輝指出,面癱有不同種類,成因亦各有不同,「貝爾氏麻痹症」、帶狀疱疹病毒感染、腦中風,或者確診腫瘤壓在神經線上,亦會導致面癱出現。

病菌入侵 處方激素治療

面癱常見發病狀況是下運動神經元麻痹,徵狀由病菌引致神經線發炎,導致神經線不能有效控制面部肌肉,稱為「貝爾氏麻痹症」。張表示,面癱基本上可以徹底治療,根治方法要視乎源頭,是由何種病症所引起。若確診為「貝爾氏麻痹症」,醫生會處方激素作治療,為期十至十四天。由於只是短暫性使用激素治療,引發嚴重副作用機率很低。而近七成患者能徹底復原,約一成半患者,康復進展理想,只有約一至一成半患者需要接受長期治療。至於帶狀疱疹病毒感染患者,醫生會處方特效抗病毒藥進行快速治療,康復程度與「貝爾氏麻痹症」患者相若。

由於腫瘤治療過程有可能因放射治療破壞神經和細胞組織,當神經線再生或重新接駁後出現錯亂,如進食時,不能分泌唾液,造成錯誤分泌淚水,出現「鱷魚淚」的情況。對有面癱情況的腫瘤患者來說,是難以完全康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