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無私顯見私

對於政府跟港鐵的一場「大龍鳳」,不少人都認為這是「財技」。對此評價實在不敢苟同,因為在廣義上,稱得上是財技,總是有一些功力,讓人神不知鬼不覺,將資金轉移,大眾往往在事後才恍然大悟、嘖嘖稱奇;縱然不齒有關行為,但亦不得不佩服那種複雜的計算,此為「技」也!不過,今次政府跟港鐵之舉動,實在沒有甚麼「技巧」可言,極其量只可以稱之為左手交右手的變戲法而已!

高鐵超支,本身是政府監察不力,未有對工程承建商等作出有效的開支監管,在「使到盡、賺到盡」的心態下,香港的庫房猶如他們的提款機。面對如此嚴重的超支問題,政府有何良方為超支約一百九十四億元填氹呢?巧合地,在同一時間,港鐵向外借貸近二百六十億元,以向股東派發特別股息,其中作為大股東的香港政府,剛剛獲派發一百九十五億元。

世事豈會如此巧合?一個拙劣的資金轉移流程,就呈現在大眾眼前!如果,這是一間私人機構的安排,有如此低水平之財務操作,也可以「客氣」地說句好話,表揚其「高透明度」安排。之不過,這是我們的政府,而那一間則是由政府作大股東的機構,居然有此安排,除了說句是「明目張膽」之外,實在沒有更好的形容!

如果,港鐵是一間私營機構,本着「取於香港用於香港」之心態,肯捱義氣為超支而付出,作為香港人當然是無任歡迎。然而,今次的巧合安排,很大理由令人作出合理懷疑,這是一次純粹為逃避社會譴責的安排。其實,高鐵工程已到了直路階段,有任何善意的批評都是想進度加快,縱然大眾不滿政府監管不力,但在這「埋尾」一刻也別無選擇地要繼續支持。因此,政府跟港鐵實在沒有必要行此一着,予人無私顯見私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