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食水處理系統應可過濾

【本報訊】環團驗出本港食用水水塘含有可能致癌的「全氟化合物」,有生物系教授指出,該化學物質常見於日常生活,而樣本濃度雖較其他歐美先進國家高,但仍遠低於國際間的安全標準,市民毋須過分擔心。有專家建議水務署加強監察食水中的化學物質濃度,定時向市民匯報。

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對今次調查結果不感意外,因全氟化合物常見於工業及日常生活,如防污地氈、滅火筒泡沫、爆谷袋等,而樣本中的濃度最多為15.434ng/L,雖較歐美先進國家的1ng/L高,但仍遠低於國際間的標準,對市民身體沒有即時影響或明顯的健康風險。但他認同有人造化學物質存在水中,始終並非好事,建議政府定期就食水含有的化學物質進行檢查,評估健康風險。

水署宜加強檢測釋疑慮

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指出,香港有八成食水來自東江,而在東江的泥土亦有發現全氟化合物,估計食水中的化學物質是來自東江一帶的工廠。他認為今次驗出的含量較低,政府的食水處理系統應可去除有關化學物,建議水務署加強監察食水中的化學物質濃度,並將結果定時公布,令市民安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