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婦女壓力大 易患思覺失調

【記者鍾君容報道】精神科疾病需較較長時間治療才康復,思覺失調患者即使治療後症狀消失,但大部分人仍覺得腦部功能未復正常。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將以往一般思覺失調治療時間由兩年延長至四年,患者的腦部認知功能有明顯改善。該項研究同時揭示,貧窮婦女是患思覺失調的高危組群,即使治療四年,康復進展亦比其他患者緩慢。

四年治療期 提升認知力

港大醫學院主導的「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為三百六十名思覺失調患者分三組,其中兩組分別接受兩年及四年的治療,餘下一組只服藥,不接受包括個人化的介入服務及輔導等。結果發現,治療四年的一組患者在社交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及大腦執行能力,各方面有百分之四至九的提升。

港大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說,思覺失調症狀包括幻覺、被害妄想及思想紊亂,病因由遺傳或環境因素造成,如濫用藥物、童年創傷或移民等。由於腦部功能受影響,大部分患者即使症狀消失,但仍覺得腦部功能較以往差,因此需較長的後續輔導,改善腦部認知功能。

康復進展較慢 病識感低

陳友凱指出,兩成半的研究對象屬家庭月入一萬元以下的貧窮婦女,她們比沒有貧窮問題的患病婦女,出現負性症狀、焦慮及抑鬱等問題為多,病識感(認知個人病患)相差百分之廿一;在康復進度上,記憶力及注意力亦相差百分之八及十二。陳友凱認為,這與她們的教育水平及工作壓力有關,尤其是新移民婦女面對更多環境轉變及適應問題。

陳友凱表示,思覺失調是「隱形病」,患者往往有病而不自知,將幻覺當現實,相比其他精神病更難以察覺,以致拖延病情。他建議家人多留意患者有否出現異常行為,如經常自言自語或出現幻聽等,及早求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