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易誤診延治

【本報訊】長期坐立或過分體力勞動易引起坐骨神經痛,醫學界以往多將此症歸因與腰椎間盤突出有關。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二○○八年至今年初臨床觀察,分析二百四十八個坐骨神經痛病例,卻發現八成六病人發病原因與骶髂關節錯位有關,即俗稱「盆骨錯位」,僅百分之七因腰椎間盤突出所致。浸大認為,如未能找出痛症來源,對症下藥,可能延誤診治。

中醫推拿 可助康復

負責該項臨床觀察的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孫鋒昨形容,骶髂關節是「人體受力的中樞」,亦最容易移位,一旦錯位,會導致雙下肢長度不等,進而影響連接盆骨、髖、膝及足踝的運動鏈上各關節受力不平衡,對行走時的坐骨神經造成牽拉,引致病人坐骨神經疼痛。

孫鋒表示,部分醫生透過磁力共振測試,將坐骨神經痛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未有深入了解該症或與骶髂關節錯位有關。加上現時醫學界亦缺乏相關研究,對骶髂關節錯位認識不深。若能正確診斷患者的坐骨神經痛由骶髂關節錯位引起,可透過推拿及合適的中醫治療協助復原。

任職大學助理教授的李先生,今年初因坐骨神經痛,向骨科醫生及物理治療師求醫,被診斷為「梨形肌發炎」,進行約半年物理治療後,痛症仍未有改善。他說:「每次轉姿勢,當我一坐起身,成隻左腳都會感覺到麻痹,或坐十五分鐘已覺痛。」他轉而向中醫求診,發現梨形肌發炎源於盆骨移位,於是進行針對性治療。經過每周一次、為期一個月推拿,推正盆骨移位的位置,現已康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