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習馬會曝光後,國際和海峽兩岸傳媒的反應不一。歐美和亞洲的報章比較正面,認同今次會談是和平之旅,認為兩岸最高層次會面對亞洲穩定發展有利;但在台灣,親民進黨的網站上卻充斥着不滿、反對和責罵的聲音,就像球賽遙遙領先上半場,突發現對手下半場加入外援大舉反擊。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明言貶抑習馬會,說馬英九是即將卸任的總統,台灣人是不會允許馬英九為了個人的政治利益而框限台灣的未來,而且此舉太倉卒,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是有傷害的。蔡本身是總統參選人,沒有習馬會這變數,幾乎可以肯定當選。現在橫生枝葉,不高興和反對是預料中事。但她的說法有點牽強,馬英九的總統任期尚有七個多月,若是他從此袖手旁觀,她亦可以批評馬總統尸位素餐。
綠營的批評,不外乎指習馬會黑箱作業,馬英九出賣人民,做法喪權辱國,這是政治兩極化下典型的攻擊台詞。罵人是低成本的,尤其是只懂站在道德高位、不現實和不食人間煙火的批評過客。
我並非要替人說好話,亦不會為任何人解說。但馬英九掌政之後,兩岸不再劍拔弩張,轉而發展積極互動,這是不爭的事實;他一直視維持兩岸穩定和平發展為最大政績,今次以互稱「先生」來迴避互相承不承認的難題,不見得有「喪權辱國」之舉。
今天太多既得利益者要守護自己的「老本」,恐怕被別人吃掉而亂扣人帽子。新思維的好事都被打壓,正義得不到彰顯,社會應該是充滿正能量而非動輒大動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