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大會前日流會,係今個立法年度首次流會,事後個個流會「元兇」諸多藉口,企圖推卸責任。面對立法會形象大插水,政界近兩日流傳多個消息,矛頭直指建制派有意藉流會向泛民主派「拉布」議員施壓,亦有傳流會係自由黨與經民聯之間嘅恩怨情仇總爆發,甚至指建制派唔想辯論《防止賄賂條例》動議。當然個個都否認呢啲傳聞,而流會已成懸案,就算偵探福爾摩斯都未必能夠搵出真相。
當日立法會大會辯論《防止賄賂條例》部分條文涵蓋特首嘅動議,點知社民連「長毛」梁國雄上午近十一時忽然點人數,最終會議只得三十四人出席,有三十五人缺席,欠一人在場而流會收場。
政界內就流傳三種分析,首先多個主流建制黨派,好似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都有超過一半議員在席,一班建制派議員近日都大打開口牌,對部分激進泛民議員透過響鐘點算開會人數深感憤怒,不少議員寧願遲至十四分鐘先現身會議廳湊夠人數。若真的不幸流會,就可以好似前日嘅情況,大條道理將責任推畀激進泛民、甚至主流泛民,再次強化泛民與「拉布」嘅關係,呢個分析尚算正路。
第二個解讀就係缺席嘅建制派二十人之中,以比例計,就以自由黨缺席率最高,五個議員得一位在席,缺席率達八成。值得注意嘅係,流會前係由內務委員會主席、經民聯梁君彥擔任代主席。政壇廣為人知,自由黨與經民聯多年來牙齒印甚深,有指梁君彥見其他建制黨派夠人,就無急召其他議員歸位,寧願流會,令自由黨成為流會元兇。不過,梁君彥就否認傳聞,指可以出席會議嘅建制派議員,都已經出席。
至於第三個解讀,就係建制派唔希望提早就《防止賄賂條例》部分條文涵蓋特首方面表態,否決或棄權嘅話,都會被泛民抹黑,擔心影響區議會選情,所以寧願流會。不過,有建制派指出,下個星期先辯論《防止賄賂條例》,時間上更接近選舉,對他們影響更大。上述三種分析,大家會相信邊種呢?冇諗到一次流會,就引來多番揣測,或者箇中原因好簡單,就係議員「闊佬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