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中國二孩 印度不悅

三禪常問,香港有政治家嗎?似乎只有短視和民粹的政客。三任特首一概不合格,反而是某幾位殖民總督有遠見,能夠緩和社會和階級矛盾,促進生產力發展。

很基本的一個問題是,香港的人口規劃,三任特首其實都沒有。可能三人不會服氣,辯駁有做人口預測,諸如某年某月香港人口達到多少,其實那只是根據現狀的一個推算,中學生也可以算出來。倒是曾蔭權還說過,香港人口應達到一千萬,他還鼓勵「生三個」,但他沒有做土地儲備,解決住房問題;同時,幼稚園、幼兒園問題不解決,嬰幼兒服務滯後,哪個媽媽敢生?

本欄說過多次,香港沒有一千萬人口的規模,就沒有相應的消費,沒有相應的經濟規模,就談不上國際都會。本來,香港可以輻射珠三角,做南中國的龍頭,有廣闊的經濟腹地,現在還有人說這個話嗎?「一國兩制」保護了香港,也限制了香港,現在香港不是要做龍頭,而是避免被邊緣化。「十三五規劃」要提升香港的功能,也可以解讀為香港當下「陽痿」。因此,香港的領袖需要高瞻遠矚,既不能為激進的泛民左右,也不能聽命於市井的油鹽柴米。

香港不敢大幅增長人口,可是亞洲各國當下都怕失去人口紅利。本欄說過亞洲人口之戰,過去都說人口是負累,如今則是患寡不患多。中國全面二孩政策令中國人沸騰,實際就是不欲像日本、俄羅斯那樣出現人口負增長。再沒有學者說十四、五億人太多,只是說千萬不要老齡化,不要少子化。

有趣的是,印度媒體指中國的新政策,使原先七年印度人口超過中國的預測破滅,中國勞動力又要充足了,高端低端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