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橋補鑊 港府推非即時方案

汲水門橋上周五被躉船撞到橋底,導致往來機場的交通癱瘓兩小時。由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主持的跨部門會議昨開會跟進,張炳良會後承認,事件上部門的溝通和應變,及向公眾發放資訊有不足,正研究改善通報機制,讓相關部門及機構同步獲悉封橋訊息,以便即時跟進。海事處擬加派船隻廿四小時巡邏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一帶,並研究在青馬大橋航道設防撞預警系統。機場管理局則探討可否臨時開放屬禁區的海天碼頭疏導市民。有立法會議員炮轟改善措施屬中、長期,未能做到即時防範。

出席跨部門會議的部門及機構包括民航處、運輸署及警務處等。據悉,路政署署長劉家強、港鐵車務總監金澤培亦有出席。事故當日機場一度淪為孤島,但運輸署隔逾一小時始建議坐船入愉景灣再轉巴士往機場,被轟反應慢。張炳良於會後承認,經初步檢視,事故當日無論對外發放資訊或部門溝通均有改善空間,將由應變、溝通、控制及連接性四方面着手改善。張指,倘若大橋再發出安全警報,意味需要全面封橋的話,冀有機制讓相關部門或機構同步獲悉有關安排,並第一時間通知公眾及評估事故維持多久;機管局及運輸署均擬推行一站式溝通資訊平台,如通過手機應用程式發放最新交通資訊。

航速高緩衝短 難以預報

今次事故亦暴露了大橋欠缺防撞監察預警系統,張炳良強調有必要預防事故再發生,故海事處已委託顧問研究在青馬大橋航道的南北兩端設防撞預警系統,確保航行安全,但在汲水門大橋設置則難度較高,皆因該段航速高,僅兩分鐘緩衝期,即使有預報系統亦起不到作用。

至於來往大嶼山的替代路線,張指出,機管局會探討臨時開放海天碼頭的可行性,初步認為程序及技術上可做到;而政府正研究興建元朗至北大嶼山的十一號幹線規劃。

高官死撐:經一事 長一智

被問及誰人要問責時,張炳良指,不認為相關部門或機構欠缺危機意識,因為過往未曾發生類似事故,會「經一事、長一智」。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批評,當局提出的改善措施未能起到即時防範作用,擔心若再發生類似事件,交通大癱瘓將重演。議員田北辰促當局盡快興建多一條鐵路連接大嶼山,指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下月將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此事,屆時會邀請張炳良出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