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基金:粒粒顯關懷 溫暖傳耆

香港社會豐裕,更凸顯貧富懸殊問題,社會上仍有不少長者靠微薄的積蓄或綜援金生活,三餐溫飽亦得來不易。東方日報慈善基金自九八年開始舉辦「粒粒顯關懷」贈米計劃,無間斷地每月透過各區社會服務機構及長者住屋向近六千名長者送贈白米,減輕基層長者的負擔。贈米計劃得以延續,全賴善長慷慨解囊,令長者吃得溫飽及窩心。

「以前生活艱難,只可買最平嘅米,一定唔好食啦,邊有呢啲米咁香咁軟,有苦過先知咩係甜,依家好滿足。」現年八十五歲的蘇淑真一向熱心助人,常到社福機構做義工,可惜近年健康大不如前,因行動不便鮮有出外購物,幸有義工將贈米送到家中。受惠於贈米計劃多年的淑真坦言,每月獲贈白米能紓緩生活開支,感謝善長一直以來關懷。

長者當派米義工 肯定自我

現年八十歲的陳守法與較自己小一歲的劉秀英已共諧連理六十載,兩人曾經歷香港淪陷的艱苦歲月,深切明白糧食珍貴,平日都只是粗茶淡飯,豆角、蝦醬及青菜配一碗熱騰騰的白飯已很滿足,「啲贈米好靚,煲出嚟嘅飯好香!」陳伯直言每月獲贈的白米是重要的精神安慰,「粗茶淡飯又一餐,一定唔會餓死,不過呢包米好緊要,表示仲有人關心我哋,好安慰。」

陳伯與太太不但受惠於贈米計劃,早幾年更擔任派米義工,親身送米到居住偏遠及行動不便的長者家中。不過,近年兩人膝蓋開始退化,難再擔任義工,「依家出入都要用拐杖,送唔到米畀人,要等人送過嚟啦。」陳伯感謝善長每月捐贈白米,希望計劃能得以延續,讓更多長者受惠。

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活動幹事李浩言表示,現時百物騰貴,贈米計劃有助紓緩長者的經濟壓力,「一包米大概可以食到一個月,特別依家咩都貴,唔使買米已經慳到好多!」李又指部分長者在派米活動時會充當義工,從中肯定自己的價值。李希望善長繼續捐助贈米計劃,在身、心、靈各方面關懷長者。

捐款編號:16333

記者:楊育輝、劉卓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