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用新思維拯救旅遊業

從黑龍江來的內地旅客疑因拒絕購物而被毆打致死,令香港的旅遊聲譽嚴重受損。香港今天予內地旅客的印象是文明社會,仍然發生這樣的野蠻事件,「購物天堂」稱號已然名不副實,對雪上加霜的零售業可謂當頭一擊。

死者家屬在殮房呼天搶地,要求香港政府對他們有一個合理的交代。他們當然有權要求有關當局解釋,但此舉引起部分香港網民反彈,變相對已經拉得超緊的中港民間矛盾進一步到了險境。

其實,豈止死者家屬要求交代,香港社會同樣要求當局就接待境內旅遊業的監管制度、方法、機構和思維作出合理交代。普羅大眾難以理解的是,香港政府號稱監管嚴格,為何仍然經常出事?以往是大時大節出事,現在是一般日子都出事;以前是沒有酒店、沒有團餐,現在是喪失尊嚴、喪失性命。

事實上,今次事件只是旅遊業接待內地遊客諸多問題的冰山一角,業內人士再不深刻反省,問題難以改善。旅遊業議會主要由業內人士組成,一向給公眾「自己人管自己人」的形象而欠缺公信力。至於旅發局,則由沙士年代的維港匯演到今次鑊氣重重而「深入民心」。

是時候以新思維、新架構拯救旅遊業了!以會計師公會的紀律聆訊委員會為例,當中非業內成員是多過業內成員;新構思的旅遊業監管局必須大幅引入非業內成員。然而,監管局成立需時,但旅遊業議會應可先行一步,考慮引入民意代表(如立法會或區議會議員),從根本上改變做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