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重建 團體憂損戰前建築

【本報訊】市區重建局○七年公布中環「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項目」,重建範圍延伸至閣麟街、結志街及威靈頓街等,總面積逾五萬七千平方呎。有關注項目的地區組織發現重建範圍內有不少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及文物,但當局從未評級,促市建局重建時妥善保護文物,並於進行任何發展前,先諮詢公眾意見,制訂保育方案。

灰沙招牌見證經濟發展

重建項目將重建卅七幢樓宇,其中閣麟街有三幢早已被拆卸的戰前民房,遺留下青磚牆,早年劃入官地。古蹟復修專家王鴻強指青磚牆屬香港第一至第二代樓宇建築,「呢度用青磚圍牆,加上唔係用水泥黐埋啲磚,而係用古舊方法,用黃泥再溝糯米水同蔗糖,反映有過百年歷史!」估計建築年份介乎一八三○年至一九一一年間,料可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位於卑利街一間香燭舖早前搬遷,留下「英記堅炭」的招牌,王指招牌字樣以灰沙製造,反映建築至少有七十年歷史。他又指店舖由賣炭發展至後來包辦筵席及售賣香燭,見證香港經濟發展變遷。

在重建範圍附近、即卑利街和嘉咸街地面上,亦分別有一條長長的花崗岩製平渠。城西關注組成員張朝敦根據當年工務局報告估計,它們建於上世紀廿年代,作用是將地面的水引流至地下大水渠。他稱該平渠最珍貴之處在於其完整性,「相信因為呢度好早已開始有人擺檔,所以一直冇改到啲渠。」他擔心將受附近樓宇重建時鋪設電線或水管工程破壞。

市建局:非保育項目之一

市建局強調,重建時不會影響石渠,但閣麟街旁空地和「英記堅炭」招牌非保育項目之一,市建局在工程結構安全的原則下,保育四幢位於嘉咸街和威靈頓街的戰前唐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