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土木工程學者分析啟德河改善工程指出,啟德河連接多條渠道,其改善工程分上中下游,按次序展開工程,推測政府是權衡交通等因素,上游仍未完成有關工序,未來發生大雨時仍有機會水浸,故不能減輕下游排洪能力,啟德河仍有水浸可能。有黃大仙區議員批評工程時間太長,遠水不能救近火,促請渠務署提措施解燃眉之急。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梁以德教授表示,啟德河分為上、中、下游,上游為黃大仙警署對開,下游為越秀廣場對開,中游則為兩處之間位置,為解決水浸問題,改善工程是必要的。由於慈雲山及鑽石山一帶有大量住宅,雨水不能單靠地下水道疏通,需流經啟德河排出大海,從而加重該河上游的去水壓力,令該處頓變「樽頸位」,啟德河本身較淺及窄身,加上是多條渠道的交匯處,如果遇上類似昨日的局部地區性驟雨,大量雨水會湧至上游,過多的水就會湧上地面,形成水浸。
梁推測,先由上游做起會對交通影響較大,就算政府先在下游展開工程擴闊及加深河道,但上游工程仍待完成,其排洪能力未有改善,變相啟德河仍有機會水浸。但無論何處最先動工,若再遇局部地區性驟雨,雨水集中在慈雲山及鑽石山一帶,都無可避免會超出明渠排洪能力,若果政府同時在上、中、下游展開工程,工作量及工程費用定必大增,當中交通安排及附近民居亦有影響,由於彩虹道是交通要道之一,不能全線封閉。
黃大仙區區議員郭秀英稱,估計改善工程已完成五成,水浸情況稍有改善,對今次大水浸感詫異︰「點解一個鐘頭(水浸)都咁犀利?」郭又發現工地擺放大堆雜物及大小機器,懷疑影響水流疏導,郭促請渠務署改善及盡早完工。
區議員莫健榮指,自改善工程展開以來,「今次係第一次浸得咁利害」,而工程需時六年太長,促渠務署提出其他紓緩水浸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