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處先遣急救員,前日在尖沙咀上演的一幕搶救車禍傷者過程,被資深救護員批評雞手鴨腳,手法粗糙不夠專業,驚現四個明顯失誤。一名男途人在半島酒店對開彌敦道被小巴撞至頭部重創伏地待救,消防先遣急救員比救護員先行到場施救,有資深救護人員質疑期間至少有四次手法不當,包括未有固定傷者頭頸便把他翻身、翻身後直接從其背上「扯出」背囊等,令人「睇到火滾」,坦言此種救人手法有機會令傷者頸椎及脊椎再受創,批評消防處把無足夠臨床經驗的消防員充當先遣急救員,隨時「累人累己」,最終是處方丟架。
前日下午五時許,一名移民美國的五十五歲退休警員,回港辦理退休金並約親友吃飯,他在尖沙咀半島酒店對開彌敦道遭專線小巴狂撼,頭部重創伏臥地上。警方和消防處接報後,當時有四、五名穿藍色消防制服的消防先遣急救員第一時間到場施救,救人的短片在東網曝光後,有網民及前線救護人員看出當中充滿「蝦碌」鏡頭,並拆解救人過程和步驟不正確之處。
其中最離譜是有人直接把孭背囊的傷者翻轉,再伸手企圖抽出其背囊,在場另有數人協助把傷者背部抬起並拉出背囊,而當時傷者頭頸位置未被固定,然後人員把傷者再放低進行心外壓。另有人員試圖在其口部插入氣喉,質疑有違反消防處嚴重創傷脊椎護理指引之嫌。
有資深救護人員看過片段後,亦質疑在救人過程有不理想,包括四個較明顯的失誤,認為根據現場所見,傷者明顯是創傷性傷者,有合理懷疑其頸、脊椎受創,因此應即時派人全程「Hold頸」固定其頭頸位置免其傷勢加重,但片中不見先遣人員有這樣做。
其次,面朝地的傷者當時孭着背囊,把傷者翻身前應先將之移除,而非翻身後才抽出;其三是人員把傷者翻身時,不應一人而是三人合力進行,期間頭頸應保持固定;最後,為傷者「落氣喉」時亦同樣不見有人固定傷者頭頸,其頸、脊椎有再受創風險。而過程亦可見到,正規救護員接手後,在傷者頸部套上「U字氈」,以俗稱「剷床」的骨科抬床把傷者送上救護車,做法則屬正常程序。
有資深救護員指,雖然傷者抵院後不治,但死因需由法醫作最終判斷,不能武斷將今次搶救手法與其死亡作聯繫,但救人過程暴露了先遣急救員的訓練和臨床經驗不足問題,處方應作出檢討。
消防處發言人回應指,先遣急救員在救護員到場前一直按既定程序為事主提供基本維生的急救護理,包括施行心肺復甦法和提供氧氣,而救護員到場後亦繼續為事主施行院前急救,並盡快將事主送院治療。就今次事件,會徵詢消防處醫務總監的意見,以優化處理同類事件的情況。
發言人表示,消防處於○三年九月引入先遣急救員計劃。截至今年本月廿三日,該處共有超過四千名先遣急救員。先遣急救員是修畢進階救護訓練課程的前線消防員,在救護員到場前向危急的傷病者(例如心跳停頓、氣道受阻的傷病者)提供基本維生的急救護理,協助提高上述危急傷病者的存活率,而訓練課程包括脊椎損傷患者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