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搶韁造勢 微妙變化

一七年特首選舉距離現在尚有一年半,但各路人馬已蠢蠢欲動,頻頻造勢,時間之早及部署之快,董建華及貪曾年代固然無法相比,就連一二年唐梁之爭亦難以企及。戰術隨戰場而調整,疑似候選人紛紛提早搶韁,反映這次選戰正出現微妙而深刻的變化。

政改破局,普選落空,一七年特首選舉逃不出一千二百人選委會鳥籠,理論上,在維持低提名門檻之下,建制陣營可以推舉二至三名候選人,汰弱留強,由最終王者入主禮賓府。直至現在,許多人也是抱着這種樂見競爭的心態觀戰,然而可能要失望了。一二年,北京基於種種突發因素和樂觀願望,同意改變黃袍加身的傳統玩法,容許唐英年與梁振英一同落場,互相較量,豈料選舉無情,兩邊陣營一旦發動選戰機器,暗箭橫飛,血肉模糊,到最後更是殺紅了眼,欲置對方於死地,導致建制陣營大分裂,傷口至今未痊愈,大大削弱香港整體管治力量,紛亂政局更難有理順的機會。觀乎如此亂局,實在很難想像北京會讓歷史重演多一次。

有人分析,當日朝廷為了硬銷政改,利誘泛民「袋住先」,規定特首普選至少有兩名候選人出閘,然而今日普選已成泡影,北京再無顧慮,大可回復到昔日欽點董建華及貪曾的舊路,在建制派中只揀一隻馬落場,以免陣營再起鬩牆之禍。為了顧及形象和觀感,北京反而會容許一名泛民「溫和派」人士落場,由於選戰在一千二百人小圈子中進行,出事風險微乎其微,卻能提高選舉競爭性,從而提高新特首的認受性和權威性。

如果一七之戰成為一對一之爭,整個建制派只有一張入場券,決定勝負的前哨戰便顯得更為關鍵。若要獲得阿爺青睞,民意認受性是最大的本錢,所以各路人馬不斷搶韁,希望盡量拉長「選舉期」,爭取更多時間累積民望和聲勢也。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