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新除顫器植皮下

心室纖顫患者心跳高低起伏,需靠植入除顫器,當偵測到心跳異常時,立即啟動電擊令心律回復正常。心臟內科專科醫生指出,植入除顫器後,病人有百分之二機會出現心臟及心瓣感染,需再施手術更換除顫器。有中年患者在廿多年間更換過四次除顫器,每次更換除顫器,感染風險遞增。新引入改良版的除顫器只植入皮下,可減低感染機會。

現年四十三歲的曹先生,廿多年前在內地駕車時突然暈倒,幸未釀成交通意外。此後,他曾於下棋期間暈倒,昏迷不醒,送院多番檢驗才知道患上「布嘉達綜合症」,此症與基因突變有關,屬罕見心臟疾病,需植入除顫器控制心律。醫生指出,曹先生再病發的風險達一成至兩成。為跟進病情,他放棄內地生意,返港轉行當保安員。由於除顫器壽命有限,他○二年首次植入除顫器後,先後因電極線老化或輕微感染等,需接受多次更換手術。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臟內科主管陳日新說,心室心搏速度變得太快,例如一分鐘跳幾百下,屬心室纖維性顫動,心臟因此不能泵血,患者幾秒內可因缺氧失去知覺,需要植入除顫器,本港每年約四百人需植入除顫器。他說,傳統除顫器將電極線放進心臟靜脈,一旦發作時可啟動電擊調整心律。但儀器連接靜脈有輕微傷口感染機會,處理不當可引致心臟及心瓣發炎,甚至需移除及重新安裝除顫器。

病人需自費約20萬購買

本港近年引入新式除顫器(SICD),只需植入皮下,毋須接觸心臟及血管,可將感染機會減低。陳日新引述外國研究指出,SICD的急性嚴重併發症如傷口發炎、流膿等情況約佔百分之二,較傳統除顫器的百分之三至五稍為低,儀器的壽命相若。

本港已有四十二人植入SICD,當中威院有十二名病人植入SICD。惟目前公院病人需自費約二十萬元購買,較傳統除顫器貴約五萬元。若果經濟負擔得起,較年輕的心臟病患者及經常因除顫器致發炎的病人,宜考慮選用。陳日新提醒,此類除顫器不設心臟起搏功能,心跳過慢者不適宜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