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長者痛症 逾半人一年始求醫

【本報訊】許多人把年紀大周身骨痛當作平常事,但可能忽視了或有嚴重健康危機。有調查發現,逾五成半長者痛症維持至少一年,才求醫或接受治療,更有逾四成只是服食自行購買的止痛藥或使用止痛貼。有骨科專科醫生指,痛症背後可能隱藏更嚴重病症,例如癌症及痛風等,延遲求醫或會延誤治療。有物理治療師則表示,如痛症源於肌肉或關節勞損,除了藥物治療,進行適量運動已可大大改善痛症問題。

港島青年商會今年五月至七月,以問卷訪問逾五百名五十歲或以上人士,當中九成三有痛症問題,九成半更持續逾三個月,八成四不知道痛症可能反映其他健康危機,五成六忍痛一年或以上始求醫。治療方面,兩成半會自行買止痛藥,一成六買止痛貼,更有一成半指會強忍痛楚。

有主婦背痛揭患癌

骨科專科醫生楊旭楠指,雖然大部分痛症源於肌肉勞損,但部分亦可能只是其他疾病的表徵,包括骨折、感染、退化性關節炎、癌症轉移等。曾有家庭主婦患者腰背痛持續兩年,直至下肢感無力才就診,接受X光及磁力共振檢查後,發現已有胸椎骨折和骨侵蝕,抽組織化驗確診為甲狀腺癌症第四期,並有癌細胞轉移,需進行脊椎手術治療。他指若病人早點確診,「骨未蝕得咁嚴重」,有機會「免捱一刀」,只須接受電療和化療。

楊續指,長者普遍對痛症的危機感不高,但痛楚達三個月已屬慢性痛症,尤其若同時發現其他「紅旗」徵狀,如體重無原因下降及發燒等,便須加倍留心,「膝痛再加發燒有機會係關節感染,甚至痛風」。他建議長者盡早求醫,別自行購買成藥:「止痛藥多數傷害胃壁膜,長期服食會引致胃潰瘍,而中成藥主要靠肝同腎分解,亂食亦會破壞器官。」

定期做運動紓勞損

註冊物理治療師周夏茵則補充,長者如因長期關節痛影響日常生活,可能導致情緒問題,「痛到瞓唔到覺,日頭都唔會有胃口,抑鬱、焦慮同緊張。」她指不少長者因本身要服食多種藥物,抗拒要再服藥而諱疾忌醫。她強調針對肌肉或關節勞損引起的痛症,治療方案未必包括服藥,「每周進行三次強化身體機能運動,例如太極和毛巾操等,每次三十分鐘,提高身體柔韌度、強化肌肉同平衡力;如果因為過重增加關節負擔,就進行體重管理」,從源頭解決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