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逞強 膝傷個案增

行山樂趣多,但亦有機會因此受傷。骨科專科醫生霍偉明表示,每逢秋、夏兩季因行山創傷而求診的個案均上升三至五成,主要以卅至五十歲的男士為主。在急性創傷中,常見的包括膝蓋移位、副韌帶撕裂、半月板或十字韌帶受傷。他指急性創傷可造成強烈痛楚,如果處理不當更會加快關節退化,呼籲行山人士小心選擇路線,量力而為,平時做好鍛煉,減少受傷機會。

霍指出,近期每月約有十至廿宗因行山受傷而求診的個案,大約一半為急性創傷,另一半則屬勞損性問題。行山可以令身體不同關節及肌肉受傷,根據美國一一年發表的研究,四成四行山造成的急性創傷位於膝關節,三成四為足踝關節受傷,約百分之六屬背部受傷,有關研究結果與本地臨床情況相若。

慣性「甩菠蘿蓋」需手術

行山造成膝蓋創傷個案較多,霍偉明說當中最常見是膝蓋移位,包括非慣性甩骹等,可造成強烈痛楚。「如果生仔係十級痛,第一次甩菠蘿蓋應該都有十級。」初次膝蓋移位的治療方法通常只需帶腳托或打石膏;慣性甩骹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第二類常見的膝蓋創傷是膝蓋兩旁的副韌帶撕裂。韌帶撕裂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三級,最嚴重的為第三級,即完全斷裂。由於外側副韌帶比較幼,血液供應亦比較少,較低程度的撕裂亦可能需要進行手術修補,但內側副韌帶撕裂則有機會可靠休息自我復原。

至於半月板及十字韌帶撕裂的個案相對較少,不過一旦受傷,治療亦會比較複雜。半月板是膝蓋中間的軟骨組織,主要用作避震,當膝關節屈曲的角度不正常,便有機會受傷;十字韌帶亦位於膝蓋較中間的位置,作用是支持下肢做出突然發力的動作如急促轉身,若落地時腳部不慎外翻或膝頭過度伸展,十字韌帶便有機會撕裂。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受傷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微創手術。

初行者應選較易路線

霍偉明說,行山特別是落山時,由於速度一般比較急速,而且重心通常落在一邊,最容易受傷。行山是具挑戰性的運動,初行者應選擇難度較低的路線如家樂徑,量力而為。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平時要多做訓練肌肉運動,行山前亦要做足熱身,避免受傷。

運動好處多,市民不論鍾情於傳統或新興運動,也要講求安全,想盡興便要做足事前準備工夫。醫健版推出周六「運動有方」專題系列共五輯,由專家拆解常見運動創傷及謬誤,慎防強身變傷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