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從鉛水事件看劣質選舉文化

最近啟晴邨的鉛水事件還未有平息迹象,政府已作了緊急應變的程序,大體上處理事件還是有板有眼的。當然,從居民的角度看就不一樣了,畢竟居民是親歷鉛水的禍害,又有人必定會因飲用鉛水以致血液含鉛量超標,故在先天上政府已是處於劣勢,因為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使後來的補救工作如何,社會上都不會有任何支持的聲音,道理是由於政府負有責任,補救工作無論怎樣努力,也不可能扭轉鉛水責任的實況,加上現時政府管治弱勢,萬千不是都會推在政府身上,這是一個政治現實。

忙着抽水 傷口撒鹽

從專業醫療人員的說法可見,鉛水有其禍害,雖未至於馬上有生命危險,但小朋友的腦力發展或會因此受影響,報道中一些小孩被評估為發展緩慢,也加深了社會對鉛水事件中對政府的負面觀感。在這裏,筆者不是說政府沒有做錯或政府沒有責任,反而認為政府要肩負這個事件的責任,只是我們也不能只顧口號式的要求問責,而疏忽目前最需要的補救工作。

受到鉛水影響的居民其實現時最需要幫助,整天忙着「抽水」的政治人物實在應該分清楚緩急輕重,追究責任是需要的,但不能只顧鏡頭前的表演機會,而在居民的傷口上撒鹽。可是從報道中的狀況來看,目前各大政團一再在鉛水問題上撈政治本錢,真正幫助市民的卻沒有多少。這樣說或許太刻薄了點,因為不少民意代表都提供驗血和驗水的服務,但這樣的服務並不足夠。

從政治人物的角度看,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是頭號大事,甲政團提供了驗水服務,乙政團也不甘後人,各個政團爭相替居民驗水驗血,在一輪的爭吵下,其實只是「人有我有」,各個政團到最後只是沒有失分。這種以選舉策略為首要考慮的關注民情,說得好聽一點是為市民服務,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騙選票,在選舉壓力下也不能對此深究。

撈取本錢 做樣板戲

常言道政治家和政客是有分別的,差異在於政治家會考慮下一代的福祉,想的是影響深遠的政策;而政客卻將目光放在下一屆的選戰,一切以贏出選舉為重任。在鉛水事件中,不幸的不只是居民要受到身體上的禍害,更要被政客從中撈取政治本錢,這是選舉文化的劣質體現。劣質選舉文化除了是做樣板戲式的驗鉛水之外,更甚的是一眾民意代表以激烈行為來突出其「為民請命」的形象,一些像追車、叫囂、圍堵工作人員的行徑層出不窮,結果是看在眼裏的外人也大呼不對,但為了選票情況卻是如此。

真正有意服務並關注鉛水事件的有志之士,應該去找出受影響居民目前和將來需要的幫助,例如法律追討、智力評估,並跟進政府如何解決鉛水問題的方案。這些看起來煩瑣和不會馬上得分的工作,偏偏正是居民所需。真正做社區工作的人應該着眼於長期服務的成果,而不單單往口號式的方向靠攏。

政治家亦要從長期政策方向入手獻計,不能靠短期製造恐慌來撈取政治利益,而應該是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面對。除了對居民的長期工作之外,有抱負的人更要從解決問題、檢討避免重犯錯誤入手。民粹式要求政府為全邨居民驗血無異會得到掌聲,但政府資源卻無法一下子承受得了這個工作的壓力,專業的判斷不應被民粹式的訴求所掩蓋。

鉛水事件是不幸事件,對受影響居民而言更是災難,旁人無法明白當中的不安和焦慮,多為受影響居民幹實事,才是從居民利益出發。政客和政治家在鉛水事件中一一現形——不幸的是,政客永遠比政治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