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笑迎中國客 唯獨香港鬧不休

《哈佛商業評論》十多年前曾預測:得中國者得天下。這顯然不是無的放矢,從世界各地爭相吸引中國旅客,就知道中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經濟動力。南韓新沙士疫情告一段落,港府撤銷紅色外遊警示,首爾政府隨即推出連串活動振興旅業,儘管香港也是推廣對象之一,但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及中國內地,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南韓當局厚此薄彼並不奇怪,中國旅客去年佔整體訪韓旅客的比重高達四成三,消費額達到一千億元人民幣。然而在新沙士影響之下,六月份訪韓中國旅客暴跌五成四,為了救亡,首爾市長不惜親自訪華,今日起走訪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並與旅遊業界會面,積極推廣首爾遊,包括大減價酬賓活動、韓流演唱會等等,務求訪韓中國旅客人數回升至新沙士前的水平。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亦斥巨資宣傳,並找來韓流明星出任大中華區代言人,凸顯中國市場的重要。

雖然香港旅客同樣享有到當地旅遊的減價優惠,但受重視程度明顯有天壤之別,甚至出現「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局面。由於南韓訪港旅客同樣出現跌幅,本港旅發局急忙推出推廣活動,邀請南韓媒體及藝人到港拍攝旅遊特輯,於當地電視台播放。

事實上,隨着中國成為全球第一旅遊消費大國,南韓固然積極搶客,日本亦不敢怠慢,而且得益極大。日本觀光廳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訪日外國旅客的消費額高達八千九百億日圓,創單季新高,單是中國旅客已佔三千五百億日圓,穩居首位,預料全年消費額有望首次突破三萬億日圓。反觀香港,個人遊人次已連續三個月下跌,且跌勢愈來愈急,六月較去年同期大減一成一,過夜客減幅最明顯,預料暑假亦不樂觀。一損俱損,六月本港零售業總銷貨額按年下跌百分之零點四,雖然跌幅不大,但已是連續四個月下跌,奢侈品成為重災區。

周邊地區旅業暢旺,香港反而不斷萎縮,除了匯價等因素,根本原因還是香港自己不爭氣。近年來,香港高度政治化,不是驅蝗就是光復,不是示威就是佔領,早已由「好客之都」淪為「趕客之都」,加上導遊強迫購物、店舖劏客等醜聞不絕於耳,購物天堂早就風光不再。日前又發生藥房以「錢」當「両」及天價藥油、天價魚肝油等怪事,旅客望而生畏,過門不入是必然的事。

不管怎麼說,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火車頭已是不爭的事實,連自視高人一等的歐美國家都要千方百計吸引中國旅客。儘管中國旅客時有不文明行為,令人生厭,但面對財神爺,沒有地方會拒絕。早前日本發生的士司機拒載中國客事件,的士公司高層不惜親身上門向中國客道歉,就是最好例子。香港本來佔盡近水樓台的優勢,可惜激進團體為淵驅魚,逢中必反,長此下去,香港旅遊業靠甚麼支撐?還有甚麼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