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醫痔瘡 減併發症風險

【本報訊】痔瘡不是大病,但可嚴重影響生活質素。聖保祿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霍家龍指出,痔是纖維血管組織墊,用作調節肛門開合,避免大便失禁。但當纖維組織鬆弛、垂脫,便會形成痔瘡,常見約四十歲時病發。霍家龍表示,本港近年引入名為「痔動脈結紮術」微創手術方法,把垂脫組織往上拉,是過去常用開放式手術及「痔瘡槍」等療法以外的另一選擇。

「痔動脈結紮」加快復原

痔動脈結紮術以微創方法,把痔對上的直腸黏膜向直腸方向紮起。當儀器從肛門放入直腸,多普勒聲頻引導可以靠血管脈搏聲音,找到連接痔的血管,令醫生可準確下針。

以針線縫起約兩至六厘米的直腸黏膜,拉起下垂組織。霍說,此方法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微,病人痛楚較少,復原時間亦較快。由於本港近兩年才普及使用此療法,復發率仍有待觀察。

東區醫院外科部於一二年二月至一三年七月期間,共有七十六名痔瘡病人參與研究,當中三十九名接受痔動脈結紮術,三十七人接受痔瘡槍。結果發現,以十分為最痛,接受痔動脈結紮術的病人平均痛感分數為一點五七分;使用痔瘡槍的病人平均痛感為五分。術後,痔動脈結紮術的病人平均二點六一日可上班;痔瘡槍的病人需六點七八日才可上班。聖保祿醫院由一四年三月至今年三月,共進行一百一十宗痔動脈結紮術,三人術後復發垂脫、一人出現急性血栓形成、一人有急性尿瀦留、一人復發出血。

視乎嚴重程度選取療法

霍家龍說,痔瘡的治療方法很多,包括保守治療,即高纖飲食、使用通便劑或局部麻醉藥。另外,亦有橡皮圈結紮法、冷凍療法及外科手術等。病人適合使用哪一種療法,主要視乎病人的期望以及病情嚴重程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