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讓市場規範化

上周內地股票市場經歷幾天亂局,從大幅暴跌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再到急速回升和有關部門執法嚴查。

這次波動成因是多樣性的,比較重要的可能包括:第一,前段時間把市場的違規行為當作是金融創新,任其發展。例如股票的社會配資,大多數由未經過嚴格審批的非金融機構進行。第二,傳媒鼓動炒股,搞出了政策炒賣市的情緒。第三,對炒賣股票所賺的金錢不徵所得稅,放長虛擬經濟,導致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結構更失衡。第四,企業上市從審批制更改為備案制,導致大量新上市公司質量下降,股民對股市更沒有信心。

無論是資本市場的自由開放和合理監管,還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都必須取得平衡,可是這兩條基本原則最近都被內地忽略了。而且基於特殊國情,股票市場只能是融資的配角而非主角,現在希望短期內將之變成主角並不現實。

早段政府基本採取市場正常調整的方向,後來發現這是信心崩潰,所以出現所謂「暴力救市」。這是政府在初期過分相信市場可自行調節,忘記了內地股市還存在的不成熟。同時在前期也可能面對資金未到位的問題,例如在香港一九九八年的干預市場中,政府調動的資金比是股市日成交量的十二倍,按此推算,這次前期的資金量可能不足。

對於後期救市,從穩定信心的角度來說是有積極作用的,因為政策市場還是需要由政府出手處理。更重要的是在救市結束後,需要重新制訂嚴格的規則,讓市場規範化,才會有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