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政改收聲聲不絕 蟲鳴難撓種莊稼

政改泡湯,建制派議員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齣「拉隊離場、放棄投票」的重大政治事故,搞得朝廷、愛國愛港陣營被動不堪,整個政改之役成了一場貽笑四方的政治鬧劇。後來,建制派內還上演了一幕幕「捉鬼」戲,互相指摘、互相揭短。面對這些愈抹愈黑、愈遮愈醜的風波,只有盡快斬纜,朝廷、香江府衙、建制派才能「甩身」,應對後政改的香港形勢。於是,朝廷駐港大臣現身說法,表示對政改「自動收聲」,呼籲大家聚焦經濟發展、改善民生。

和這場建制派出醜風波相對應的,是反對派組織發起的七一遊行,人數大為下降。遊行組織者表示,這是因為政改被否決後,社會抗議活動暫時沒有新的焦點議題。不過,政改未解決,普選未實現的固有矛盾——社會深層結構之矛盾依然存在,甚至深化,遲早會發酵藉機爆發。然而,不管怎麼說,七一遊行的人數大減,政改議題的暫時擱置,皆說明後政改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社會平靜期」,大家都要歇一歇,喘口氣,想一想。只是這個平靜期相信會很短暫,大約最多只有四、五個月,一到接近年尾的區議會選舉開打,香江政治又要風起雲湧也。

愈是捂住 愈難解決

在這個短暫的平靜期,當局呼籲全社會聚焦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大概還可以讓人聽見。當然,這樣的呼籲,其實在和平年代,是不論發生甚麼政治風波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確主張,誰也不能說不發展經濟,不改善民生。回歸十八年來,北京對港工作的宗旨,就是在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大政方針下維持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民生不斷改善和提高,但總是事與願違。朝廷也知道,重要原因在於政改問題、普選問題一日不解決,行政和立法關係一日不理順,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社會穩定就倍受困擾,難以實現。

然而,知道問題所在不難,難的是堅持用正確方法解決問題。今次政改泡湯,可說廢棄了十幾年來的解決問題之道,這樣的負面影響會「深遠」到何年何月,無人能夠預知。大家已知的是在今屆香江府衙、CY特首任內,不可能重啟政改了,不可能重尋解決問題之道了。只是政改不重啟,不代表政改問題自動消失,不起作用。恰恰是,愈是把政改問題捂起來,政改問題的發酵力愈強,何況今次政改泡湯的背景絕不簡單,比○五年那次複雜得多,深廣得多,激烈得多。今次是香港歷史上時間最長最具規模的「佔中」、「雨傘運動」做背景,有香港本土「自決自立」及「港獨」思潮和勢力抬頭蔓延,有朝廷不動如山的「八三一決定」,令政改在博弈中陷入僵局、死局。今次政改泡湯不像○五年那次只是暫時受挫,極大可能是政改已死,再難「救番」。

改善民生 穩定社會

對此,朝廷也有評估和預案,應對之道有二:一是短期內把影響、震盪降至最小;二是要學會和找出辦法在「政改已死」、爭拗加劇下,處理好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穩定社會。經過今次政改之役,特別是「和平清場」七十九天的「佔領」運動,朝廷和香江府衙發現所謂「香港生亂」也不過如此,喊「狼來了」許多年,怕「狼來了」許多年,真的「狼來了」也沒啥了不起,依靠香江警力和愛國愛港陣營打好民意戰、輿論戰、宣傳戰,無論「狼有幾多,幾惡」也不難擺平。

有了今次「成功經驗」和「戰鬥洗禮」,朝廷和香江府衙已無懼政改、普選問題再掀狂風惡浪,而且有自信在香江政改、普選「到此為止」格局下找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方法,此所謂「聽蛄叫,還不種莊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