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鴿派手段 鷹派路線

政改破局後,有人說朝廷醒悟到對香港用硬是不奏效的,鴿派再次抬頭了,亦有人說北大人覺得不加強管控香港就更失控了,鷹派更有擴權的空間,究竟哪種說法較符合事實呢?其實,兩者都沒錯。

很明顯,「六一八」政改定局後,整個建制陣營對泛民的口徑出現大轉向,再沒有鞭炮式的文宣狠批,再沒有對圓式的街頭動員,再沒有高喊「票債票償」,連黨報黨刊也偃旗息鼓,代之而來的是港府創科局放棄硬闖財委會,梁振英約見泛民政黨,朝廷安排立法會議員北上閱兵,建制派潛於社區深耕,一片戛然而止的寧靜,驚破兩年來烽火連天的局面。當然,這片場景並非原劇本的構想。由於建制派鬧出集體離場甩轆事件,北京的戰略部署被全盤打亂,不得不暫停發炮,放慢進攻,徐圖後計,從這個角度,姿態是放軟了,手段是溫和了,大體來說確是很鴿派作風的。

不過,這陣寂默只是短暫性的、過渡性的,就像舞台劇中兩場戰爭戲之間的過場,不管時間是長是短,都只是技術性的調節,絕非戲的主軸。正如有人指出,憲制上香港可以一七年落實特首普選,其後可以落實立法會普選,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定,等同中央對港主權的重要體現,如今遭立法會否決,即中央的決議首被下級議會推翻,其震撼性不亞於○三年二十三條立法觸礁。不難預見,北京未來必會進一步加強監控香港,以鞏固港府管治,壯大建制力量,削弱反對派影響力,而這只能透過「鷹式」手段達到。尤其是未來兩年將會舉行兩場大型地區選舉,不是泛民敗陣,就建制派消亡,形勢根本不容許北京放下兵器。

由此可見,「後政改」時期的鬥爭程度絕不低於政改角力,朝廷戰車減速只是為了進佔有利位置,儲備後勁,讓下一輪進攻更加凌厲、更加準繩。下月中央峰層將召開北戴河會議,對港方略或有更清晰指示,現在可能只是暴風雨前夕的沉寂。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