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辛苦為家忙 父愛如山永不變

如果說母愛是水,那麼父愛就是山;如果說母愛讓子女感到溫暖,那麼父愛就是讓子女變得堅強。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父愛母愛一樣重要。母親節過去,父親節又來了,這是一個同樣值得慶祝的日子,也是一個同樣值得謳歌的日子。

相對於母親節的熱鬧和溫馨,父親節的氣氛顯得淡靜和含蓄,但這並不表示父親的地位不重要。相反,父親往往是一個家庭的中流砥柱,既要為生活奔波,又要照顧子女,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有項針對父親節的調查顯示,逾六成受訪者認為「能與子女溝通」及「有時間陪伴家人」是當好爸爸的先決條件,但有近四成受訪者自認不是好爸爸;七成二受訪爸爸表示生活有壓力,三成二每日工作十小時以上,近兩成承認完全沒有時間與子女或家人溝通。

其實,他們不是不想做好爸爸,更不是不想花多點時間與子女溝通,而是為了生活,不得不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特別是在香港這種商業社會,工作緊張,節奏急促,天倫之樂對於許多父親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奢望。試想想,不少基層打工仔每天工作逾十小時,連休息睡覺的時間都不夠,哪有時間與子女溝通呢?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而在現代社會,養不教並不是父之過,而是生活環境所迫,是這個時代的悲哀。所以說,做人難,做父親更難。

正是因為缺乏溝通,造成家庭隔閡,親子關係疏離,衍生不少家庭及社會問題。近年發生多宗駭人聽聞的倫常慘劇,無一不是親子關係疏離導致的惡果,父母含辛茹苦培育子女,結果子女不僅不懂感恩,反而將所有不滿和怨氣都發洩在父母身上,甚至作出殺父弒母的冷血行為,令人唏噓不已。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者莫不希望增加收入,讓家人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奈何世道艱難,現實與理想往往相距甚遠。尤其是近年經濟停滯,民生凋敝,加上樓價飆升,百物騰貴,大部分打工仔的收入追不上通脹,養家餬口尚且不易,遑論安居樂業,當中尤以無殼蝸牛的處境更加不堪。

當然,對於父親的辛勞,絕大多數子女是懂得感恩的。《世說新語》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東漢陳寔有兩名兒子元方和季方,皆以才德見稱於世。有一天元方和季方的兒子論起各自的父親,都說自己的父親比較優秀,最後去找祖父陳寔評判,陳寔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思是說,雖然元方和季方年齡上有長幼之別,但品德才識一樣傑出,並沒有高下之分。是的,在子女們的心目中,自己的父親才是最偉大的。

時代變遷,父親的角色和地位也隨着改變,過去傳統嚴父的形象已不復存在,但千變萬變,父愛永恒不變。對於默默付出的父親們而言,子女們的一句「父親節快樂」,便是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