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年輕人反威權思維

去年年輕人對服貿協議黑箱作業不滿,挺身而出,點燃「太陽花學運」,擋下了服貿協議,的確讓社會震驚,也進一步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生態。

最近教育部配合今年八月將正式上路的十二年國教,進行高中課綱調整,引發了在野黨及高中生們的反彈。在民進黨執政時推動「去中國化」,修訂高中歷史課綱將「本國史」改為「中國史」,「國語」改為「華語」,現要導正改過來,其中「我國第一高峰玉山」改為「喜馬拉雅山」,引起高中生的強烈反彈,認為忽視了台灣的自主意識。現十多間學校的學生串連醞釀於暑假期間走出來,發動再一次的學運。

立法院長王金平也表示,如果教育部處理不好,恐連初中生也會走出來抗爭,面對這些洶湧情勢,教育部退縮不願與學生們對談,更引發了學生的激憤之情。

教育乃起潛移默化的效果,在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八年之後,台獨的圖騰,去中國化的作用,翻轉了歷史。問題是馬英九執政以來卻未積極地導正視聽,對於綠色思維的潛伏,沒有劍及履及地採取措施。在包容與尊重下,讓年輕一代的思想起了變化。馬英九上任時,民意支持度高,沒有推動,現已根深柢固,加之弱勢跛腳政府已失威信,如今推動起來當然引起反彈。

由最近許多高中生要求理性辯論,拒絕黑箱課綱來看,這些十八歲左右的年輕世代,對公共事務的熱忱,討論議題的成熟理性,一點都不輸給枱面上的政治人物。

這些年輕人也要求有政治參與的公民投票權,是民主前進的動力,十八歲是充滿希望的年紀,他們希望能有權決定未來。但年輕人的反威權思維,也讓國民黨有所顧忌,不敢輕率將投票權由二十歲降到十八歲,讓修憲議題難以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