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從「一帶一路」重塑香港未來

隨着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講及「一帶一路」的建設之後,大家對「一帶一路」應該再也不陌生了。但究竟「一帶一路」又與香港有甚麼關係呢?

「一帶一路」的意念就是要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通過文化交流和經商,強化內地與周邊地區的關係,以及彼此的實力,達致共同發展和共贏的目標。

從中尋找發展機遇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從中國陝西西安(古稱長安)為起點,經過新疆、中亞各國、伊朗、伊拉克等地,再通過土耳其,進入歐洲。

「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是從福州和廣州等中國沿海口岸開始,經過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及印度等東盟和南亞國家,再經東非,進入中東和地中海諸國。因此,「一帶一路」不單止會把亞太經濟圈及歐洲經濟圈緊緊連在一起,這概念更將東盟、中亞、南亞、西亞、東非、北非及歐洲等經濟板塊串通,被喻為「世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今年在香港舉辦的博鰲亞洲青年論壇以「結構變革中的亞洲:青年的前瞻與角色」為主題。

其中,擔任主講嘉賓的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及泰國前副總理素拉傑‧沙田泰等,也不約而同地談到「一帶一路」的概念。張曉明指,香港憑着優越的地理位置、資金、發達的現代服務業和廣泛的國際關係網絡等優勢,完全可以發展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

泰國前副總理素拉傑表示,憑着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中國將會與區內更多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因此,青年人應該多去了解歐亞其他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知己知彼,才能從中尋找到發展的機遇。

中國除了要擴大內需、發展本身經濟之外,亦需要放眼海外,促進與鄰近各國的關係,通過共同發展,不單止可以幫助鄰近地區發展經濟,促進外交以樹立中國的良好形象,爭取各國人民對中國的好感,同時亦可以為我國的廠家和企業拓展市場,達到雙贏的效果。

超越香港放眼世界

前幾年,社會上開始流傳着「內地與香港是命運共同體」的說法。

事實上,香港一直以來不單只靠港人的國際視野和拚勁,還有背靠祖國和面向國際的優勢,創造了經濟奇迹。在港英殖民地時期,香港擔任英國與中國之間的橋樑;到回歸祖國以後,憑着優惠稅率和健全的司法及監管制度,繼續為國家搭建衝出國際的橋頭堡。

香港本來應該可以進一步利用這些優勢,趁着國家改革開放,發揮更大作用;在國家落實「一帶一路」期間,協助引進外商,同時把國家的企業帶到國際。猶如張曉明主任所說,青年人應該有超越香港、超越當下的眼光,真正做到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方能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舞台。

不過,如果港人只沉溺在「我是香港人」的思維之中,忽略周邊地區發展,故步自封,香港的未來只會退而不進,發展也可能停滯不前。

民主發展固然重要,但經濟發展亦應該同樣被重視,因此我認為,港人在爭取普選時,也不應該遺忘香港如何借助國家的政策,全情投入作出貢獻,從而獲得長遠的發展。

在面向國際時,也不要忽視現今天的中國已經獲得世界很多國家的尊重,可以說已不可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