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撐新又不敢批舊之矛盾

高官落區宣傳政改,成效不大之餘反令支持的民意下跌。日前我已提過塑造民意之技巧及收集民意本身的局限,故在這個關鍵時刻,民意不應成為爭論重點,最需要的反而是各方帶善意的溝通和諒解,才能在兩邊拉扯中,得到對香港最好的結局。

不過,對於高官落區宣傳,我仍然認為有需要,畢竟港府仍有責任勸泛民在投下否決票前「回心轉意」。只是,官員在落區前,有很多因素需要注意。

首先是落區的人選。坦白說,從某些官員以往面對傳媒的表現、工作態度及民間評分,已可肯定一出場就注定會失敗。若對一項政策不熟悉就貿然落區,絕對是輕率之舉!政府是否有必要動用每一個官員,包括一些本身負責的工作跟政治格格不入之官員落區,以營造班子大團結的畫面?負責醫療、交通、保安、鹽和糖的,有需要陷入這困局中嗎?若是為實際工作,政改三人組不已綽綽有餘嗎?

另外,官員落區時,手上有多少籌碼讓他們發揮?他們一方面負責游說大眾,政改通過後,新的選舉方法、一人一票有多好。邏輯上,要宣傳新的有多好,即代表舊的不好或存在一定問題。但他們在公開宣傳時,卻未能將舊的不好坦白地向市民講解,甚至當有人提出對舊的質疑時,官員亦不敢附和。這就說明,有部分官員落區其實是受到限制,要他們帶着「兩梳蕉」落區,對他們不公平。

今天,政府好像又因民調下降而改變策略,停止落區。若然屬實,則是錯誤至極之做法。如果給人說兩句、批評兩句、揶揄兩句、衝擊片刻就改變策略,那就等於承認出錯,又或者承認當初沒有深思熟慮。區要繼續落,只看由誰人負責、有甚麼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