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三爐一堆」好過「三堆一爐」

日前與中電高層午餐,除了談到香港未來的電力市場發展之外,話題亦觸及垃圾發電的問題。

將垃圾化為能源,筆者一向非常贊成,認為既環保又能產生經濟效益,值得在香港推行。

相信大家仍不會忘記,特區政府幾經艱辛,才使「三堆一爐」的計劃獲得立法會通過,令香港避過「垃圾圍城」的危機。但長遠來說,將軍澳、屯門和打鼓嶺三個堆填區最終都會有飽和的一天。況且,香港土地資源珍貴,人口稠密,用堆填區方式來處理垃圾,顯非良策。

以往,人們的印象中,垃圾焚化爐總是與空氣污染掛鈎。香港以前也設有焚化爐,就由於污染空氣,更產生致癌的二噁英,故於九十年代全面停用。不過,隨着科技進步,現代化的焚化爐排污處理已相當完善,例如日本東京的新江東焚化爐,旁邊設有溫室植物公園和室內暖水泳池;台灣北投焚化廠,其煙囱上建有觀景旋轉餐廳和瞭望台,供遊客和市民使用,乾淨程度可想而知。現代化的焚化技術正被不少發達國家廣泛採用,單是日本已有近一千七百個焚化爐,可見是如何普遍。

科大曾花了兩年時間研究發現,若將來石鼓洲焚化爐落成後,每日可處理三千噸固體垃圾,所生產的電量可達四億八千萬度,相當於全港每日耗電量的百分之一。因此,筆者認為政府可以考慮以石鼓洲焚化爐來累積經驗,推廣垃圾發電,將「三堆一爐」的布局逐漸轉變為「三爐一堆」,既可減少依靠堆填區,亦可降低發電成本,有利電價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