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冷原子物理是近二十年急速發展的新興研究領域,除了能提高全球定位系統的準確度,冷原子技術亦有助開拓「超導材料」,應用於磁力共振掃描儀器,協助醫生診斷。惟超導材料必須在超低溫下運作,而且造價不菲。本港有學者鑽研量子多體在低溫下的狀態,冀可研發成本較低、能於較高溫下使用的超導材料,有關研究獲本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香港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張世忠研究量子多體在攝氏負二百七十三度下的狀態,希望可整理出新的理論,以了解高溫超導機制,協助尋找新型超導材料。他指出,尋找可在較高溫度、甚至在室溫下運作的超導材料是近年科學家積極研究的課題,一旦成功找到高溫超導材料,更可將應用範圍擴大至電力系統和高速磁懸浮火車。
他續說,原子在超低溫下有不少物理現象值得探索,更可能會為人類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如全球定位系統、互聯網和手機通訊均有賴冷原子技術來提高準確度。
張世忠的研究獲本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獎」,而另一得獎者、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羅錦團則憑着對「拓撲超導體」的研究獲獎,其研究有助研製訊息處理量驚人的量子計算機。他和張世忠共得五百萬元經費作未來五年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