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15年前訪港 預見政改摩擦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因其華裔情結,與中國有深厚淵源,生前亦因此游走於兩岸三地之間。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七十年代末推動改革開放,就曾向李光耀取經,更打算在九七年後,借鏡「新加坡模式」來管理香港。而李光耀早在十五年前訪港時,亦表示他預見到香港政改前路艱難。他當時告誡港人,要說服中國領導人,相信港人願意接受中國和香港特區的憲制框架,否則雙方會陷入摩擦。

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與香港,經濟條件相若,而且都是東西方文化夾雜。李光耀七十年代訪港時,曾形容香港和新加坡好比「雙城記」。九二年時末代港督彭定康推出政改方案,遭中方強烈批評。李光耀指出香港應該享有民主,但沒有必要在政治上挑戰中國。他於二○○○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時表示,港人應說服中國領導人,相信港人會在中國和香港特區的憲制框架內合作,香港才能推動更具民意代表性的政府,否則便會和中央陷入持續的摩擦。

與鄧小平互相高度評價

事實上,新加坡是中國以外唯一由華人建立的國家。李光耀長年關注香港局勢的同時,亦注重與中國領導人交往,由七六年以來訪華三十三次。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文革結束後,曾於一九七八年出訪新加坡,對獅城的經濟發展大感訝異。李光耀曾向鄧小平表示,中國將來的發展模式是對外開放及停止輸出共產革命思想。鄧小平爽快接納,回國後立即推行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同時停止支援東南亞國家的共產黨,成功促成中國經濟外交發展。鄧小平更多次指出,中國需要學習新加坡的管治模式。

李光耀曾形容鄧小平說:「我從來未見過一位共產黨領袖,在現實面前會願意放棄一己之見,甚至問我要他怎麼做。」李光耀又指若中國無鄧小平掌控局勢,經濟發展決不能有今日的成就。他認為中國不可能出現多黨制或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否則國家會崩潰。

促日印等國警惕華崛起

李光耀亦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曼德拉級別」的人物,對他的第一印象是莊重,看問題透徹又不炫耀才識。李光耀又指習近平沒有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好命,父親文革時曾下放,他本人亦下鄉插隊,相信亦因此鍛煉得很堅強。不過,隨着中國國力日增,李光耀亦開始感到不安。他近年開始鼓動美國參與亞洲事務,平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影響力。他認為東亞的平衡取決於中美日三方平衡,還告誡日本及印度等國警惕中國崛起。

被尊稱是「中國老朋友」的李光耀,同時還和台灣保持密切聯繫。他生前曾入住台北圓山大飯店廿四次,是下榻圓山次數最多的外國元首。接待過李光耀的圓山老員工憶述,他最愛永和豆漿,但一定要無糖。九二年更促成汪辜會談,為兩岸關係緩和作出斡旋。縱使他近年甚少着墨兩岸關係,在去年出版的《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他分析指兩岸統一只是時間問題,北京深知兩岸的經濟整合,已令台灣無法獨立。他也表示,只有兩岸合作互助,才能令各方繁榮。台灣的總統府、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等,均對李光耀逝世表示哀悼。

李光耀雋語

‧我沒有遺憾,我花大半生建設國家,已沒更多事可做。最後我得到甚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甚麼?我的人生。

‧如果不嚼香口膠你就無法思考,那為何不試試香蕉?

‧即使你們把我放進墳墓,如果新加坡有甚麼事出錯了,我會從墳墓爬出來。

‧我常被人指摘干涉公民的私生活,如果我不這樣做,我們今天不會在這裏。如果沒人怕我,我就沒價值了。

‧我的職責不是要使他(李顯龍)的政治生涯成功。我的職責是使新加坡成功。

‧世界猶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魚可以生存,小蝦也可以生存,新加坡將以一條小蝦生存於國際大海中。

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