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融資有方 三跑阻力未除

當周邊競爭對手紛紛興建第四條甚至第五條機場跑道,香港的第三條跑道計劃仍然在紙上談兵。雖然環諮會早前為三跑開綠燈,行政會議亦接納機管局的融資方案,理論上可以繞過立法會的阻撓,但三跑仍面對環評司法覆核、部分居民反對等重重障礙,能否如期於明年動工及在二○二三年落成,仍是大問號。

香港要維持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增建新跑道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只有兩條跑道的情況下,赤鱲角國際機場去年客運量接近七千萬人次,每小時起落飛機六十八架次,已接近極限,當局也一直強調機場將在明年或後年達到飽和。事實上,廣州白雲機場及上海浦東機場都在興建第五條跑道,深圳寶安機場也計劃興建第四條跑道,香港老對手的新加坡則在去年宣布擴建第四條跑道,這些機場目前的客流都比香港小,尚且要未雨綢繆,大興土木,香港若不在基建上迎頭趕上,遲早會將航空樞紐的地位拱手相讓。

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的三跑,如今卻舉步維艱,這是港府無能及社會泛政治化的又一證明。除了環保爭議、空域空牆的技術性問題,融資方案更是重中之重。三跑最新預算是一千四百一十五億元,比三年前的預算增加五十億元,由於反對派全面杯葛,希望立法會同意撥款興建,堪稱緣木求魚,再拖十年都未必能成事。然而時間不等人,三跑每拖遲一年,僅建造費就可能上升近百億元,因此損失的經濟效益更無法估算。無奈之下,當局只好另謀融資途徑,通過機管局內部資金、舉債及用者自付原則籌資,初步建議向過境旅客收取一百八十元的機場建設費。僅此一項,機管局每年可收入一百多億元,加上適度舉債,三跑在財務上似乎沒有問題。

三跑融資毋須動用公帑,表面上可以避過立法會的阻撓,實際上未必過得了市民這一關。羊毛出在羊身上,目前機場離境稅是一百二十元,再加收機場建設費,過境一次合共三百元,負擔不可謂不重。港府明知新收費可能激起民意反彈,所以煞有介事地反建議機管局加大舉債規模,降低徵費幅度。不過,即使降低也可能只是象徵性,無助大幅減輕使用者負擔,爭議仍然難免。

退一步說,就算市民願意作出犧牲,也不代表三跑進入大直路。反對派政客勢必以三跑規避立法會監督為藉口,大興問罪之師;環保團體也會繼續以三跑帶來污染及影響環境生態而糾纏不放;部分村民不滿三跑加重噪音問題,要求增加賠償及協助搬遷;尤其是三跑環評面對司法覆核,港珠澳大橋被拖延的一幕隨時重演。有人擔心三跑最後淪為大白象,顯然不是杞人憂天。

這些阻力本來就不容易排除,在今時今日的政治氣氛下,更是任何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可能發生,當局如何因應呢?怕就怕三跑一拖再拖,失去黃金機會,即使有朝一日建成,也會淪為明日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