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新舊國際化

香港國際化的發展,是為了利用多年來積累的國際關係資源,也為了在中國復興中,以內地其他城市缺乏的國際化資源、知識、視野來協助國家發展。這裏有兩個前提:一是以香港固有的資源,即香港百多年的歷史經驗來看,香港不可能閉關自守,也無法閉關自守;二是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內地,香港一直作為廣州的外港,與廣州既競爭也合作。內地受美國經濟政治封鎖時,香港是利用內地資源(生活所需、人才、華僑等)來發展。

七十年代,內地資源耗盡,香港競爭力下降時,內地剛好實行改革開放,其後香港的發展建基在中國改革開放提供的尋租利益。在香港,只有少數外族裔才與內地沒有關係,割除香港與內地的關係等於閹割香港,香港不會慢慢倒退到小漁村、小農莊,而會是一哄而散,結果由廣州乃至深圳來收拾殘局。

今天提國際化,有兩個傳統條件:一是內地與海外關係的中介,內地開放,上海等地還未能取代香港,因香港的國際化資源龐大深厚;二是東南亞的中心,在東南亞發展、香港停滯,香港的中心作用開始倒退,但趁東南亞市場一體化,中國與東盟自貿協議實施,香港還有爭回中心的能力,可與新加坡一較高下。

在全球化和資訊革命下,國際化不再受地理因素阻礙。香港可作俄羅斯、哈薩克等中亞國家的離岸金融中心、離岸服務中心,以航空交通、電子通訊便可成就,關鍵是港府、港企與社會要有新時代國際化的意識與意願。